嬰兒骨骼異常都有哪些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檢查是寶寶出生後骨骼方面檢查中最重要的一項。 尤其第一胎是自然產的女寶寶, 患先天性脫臼病的概率較高。 因此醫生也會檢查地更詳細。

從外觀上, 先天性髖脫臼患側大腿的皮膚會有較多層次的皺折, 也會缺乏正常的膝屈曲收縮, 髖關節的外張活動易受限制。 另外醫師會在嬰兒平躺屈膝時, 做 Galeazzi sign、Barlow test或Ortolani test 等檢查, 可以診斷出像是患側較低的兩側不等高現象;小兒科醫師投注這麼多的心力, 想及早診斷出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DH)的原因, 就是因為早期治療和晚期 治療的重定方式及併發症,

Advertisiment
有極大的差別。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DH)

如果是一出生就發現有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DH)時, 可用二、三塊尿布, 將髖部保持在屈曲及外張的姿勢(人形姿勢 “human”position), 稍大的嬰兒, 一直到六個月大都可用Palvik吊帶, 保持「人形姿勢」三到四星期即可, 當嬰兒六到十八個月大時, 可能 就需要徒手重定後, 用石膏固定在「人形姿勢」;若重定不成功, 可能需要作內收肌腱切斷術的小手術, 來放鬆緊縮的髖關節, 也許需要一到三星期的牽引, 再上石 膏;如果徒手復位後發現髖關節仍不穩定, 就可能要作開放性復位的較大手術。

如果超過十八個月, 髖發育不良的情況若相當明顯, 除了開放性重定手術外, 可能需要加上骨盤或股骨的切骨矯正手術。

Advertisiment

您現在知道為什麼小兒骨科的醫師在寶貝剛出生時, 為什麼要趕緊找出「先天性髖脫臼」的患者了吧!另外, 照顧吊帶的嬰兒比包著石膏的嬰兒輕鬆多了, 手 術不但會留下醜陋的疤痕外(患者90%是女性), 日後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併發症亦高。 我曾經遇到照顧包著石膏嬰兒的媽媽, 發生嚴重的兩手肌腱炎, 雖然 她說是帶著虧欠的心情在照顧寶寶, 兩手都痛到不能動了, 仍然沒有抱怨, 看了著實令人心疼。

萬一醫師沒有在嬰兒出生時找出先天性髖脫臼, 那就要靠父母來把關了。 像是在照顧寶寶時發現髖部有異樣, 或覺得兩側皮膚皺折不同, 或髖部活動度不正常 等等, 都應該找有經驗的骨科醫師檢查。 最後, 當小朋友開始學走路時,

Advertisiment
如有跛行、搖擺式步態(走路像企鵝, 發生於兩側CDH)、腰椎過度前凸(走路身體後 傾)、踮腳尖走路, 或內八字腳就要注意是否有先天髖脫臼而未被發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