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骨骼發育 媽咪要避免做4件事

一、嬰兒骨骼數量比成年人多

嬰兒的骨骼數量多於成年人。 成年人體內擁有206塊骨頭, 但嬰兒的數量會多些。 一個新生兒的骨架大約由300個不同的部位構成, 它們是骨骼和軟骨的混合物。 軟骨會最終固化為骨骼, 這一過程被稱為骨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 嬰兒體內“額外”的骨頭會融合形成更大的骨頭, 到成年時骨骼的總數量就減少到206塊。

影響骨骼生長的因素很多, 如先天性疾病、嚴重的營養不良、嚴重的維生素(維生素食品)D缺乏、幹骺端發育不良及軟骨發育不全等多種骨代謝疾病, 均可妨礙骨骼的生長和長骨端的發育,

Advertisiment
都會引起兒童骨生長障礙, 最終出現身材矮小。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事情容易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呢?父母應該如何避免呢?

二、這些事兒, 影響寶寶骨骼發育

——寶寶坐太久

一些剛剛為人母的媽媽, 為了家務, 常常無奈地讓寶寶長時間坐著, 只要保證不跌倒, 既不耽誤自己, 又不用照料, 一舉兩得。 殊不知, 如此打坐, 對寶寶的生長和發育可造成不良影響。

中醫認為:“久坐傷肉。 ”從解剖學來看, 嬰兒的骨骼柔嫩纖弱, 骨骼中的鈣含量還不足, 內含的豐富膠質和細嫩的皮膚及肌肉根本無法承受長時間的坐姿。 另外, 久坐使嬰兒局部的血液迴圈不通暢, 肺的代謝產物不能及時運走, 消化器官的活動受到抑制,

Advertisiment
還會發生脊柱變形的不良後果。

通常寶寶到了6—7個月大時能獨坐, 在寶寶學坐的階段, 如果他沒有學坐的意願, 就不要勉強他太早學坐, 因為在骨骼和肌肉不夠強壯, 太早學坐可能會引起脊柱的過度彎曲。

——抱姿不正確

如果爸爸媽媽“抱錯”了寶寶, 就會弄得寶寶周身不舒服, 以致於哇哇大哭。 爸媽長期“抱不離手”, 再加上抱姿不正確, 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的危害是很大的哦!

嬰幼兒期的骨骼發育還未成熟和定型, 如果脊柱長期處於彎曲的狀態, 那麼脊柱的發育就可能出現畸形、不正常彎曲等情況, 這將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如果得不到糾正, 長大後就可能有脊柱側彎、駝背等現象。

另外, 有些家長在抱抱的時候會搖晃嬰兒,

Advertisiment
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傷寶寶大腦。 嬰兒頭頸部肌肉嫩, 對頭部支撐力很弱, 難以承受較大幅度搖晃和高拋的震動。 如果不停地搖晃嬰兒, 就容易使嬰兒的腦髓與較硬的腦殼相撞, 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腦損傷。

抱抱寶寶的正確姿勢應該是:寶寶會抬頭以前要用一隻手托住他的腦袋, 另一隻手從寶寶的兩腿中間穿過去抱住。 3個月以後, 為了讓寶寶的腿保持自然的彎曲狀態, 最好多採用豎著抱的方式而不是橫著抱。

——會爬、走時期脫臼

寶寶到了會爬會走的階段, 四肢的長骨和腰部的扁骨穩定了, 寶寶可以自己移動了。 但是骨骼的硬度還不夠, 所以當下半身承擔體重負荷時, 可能會出現明顯的O型腿或X型腿, 不用擔心,

Advertisiment
這都是暫時的, 隨著寶寶的成長這種情況會自然好轉。 另外, 此時, 連接寶寶骨骼的關節不像成人那麼牢固, 所以當有外力快、猛地拽拉時, 容易出現脫臼。

當嬰兒可以站立, 會爬行之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平時作息中用一個小時抱抱寶寶, 並幫助寶寶熟練完成各種爬行和站立的訓練, 這樣既可以鍛煉上肢、下肢和全身各關節, 又增進了骨骼與肌肉的正常發育和血液迴圈及大腦智力的正常發育。

在這個階段, 媽媽要注意不要過快、過猛地拽拉寶寶的胳膊。 幫寶寶練習站、走時, 我們都習慣用雙手拉著寶寶的胳膊, 但是不能快、猛地拽拉, 這樣容易造成脫臼。

——穿不合適的鞋子

給小寶貝們買鞋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因為童鞋不合腳不僅讓小腳丫受罪, 還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骨骼發育。

厚鞋底影響腳步關節結構

厚底鞋為了表現曲線美, 往往加大後跟的高度, 這會令整只腳前沖, 破壞腳的受力平衡, 長期如此會影響寶寶腳部的關節結構, 甚至導致脊椎生理曲線變形, 嚴重者將使大腦、心臟、腹腔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 因此, 兒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為5毫米至10毫米, 鞋跟高度應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間。

過軟鞋底傷足弓

童鞋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和軟硬度, 但過軟的鞋底不能支撐腳掌, 易使寶寶產生疲勞感。 很多童鞋的彎折部位在鞋的中部, 即腳的腰窩處, 這樣容易傷害寶寶比較嬌弱的足弓。 科學的彎折部位應位於腳前掌的蹠趾關節處, 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

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