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口瘡食療方

許多孩子在感冒發燒過程中, 或過食炙烤原味如烤羊肉串時, 突然出現哭鬧不安, 拒乳或拒 食, 流口水, 甚至伴有發熱等。 這時可見孩子的口腔黏膜、咽峽部或舌體上有皰疹或潰瘍, 這便是生口瘡了。 中醫認為, 口瘡的主要原因是心脾積熱或虛火上炎, 治療以瀉火為宜。 同 時, 因為口瘡局部疼痛較重, 飲食以清淡、冷熱適宜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宜。

1、心脾積熱 主要表現為口唇、齒齦或舌上潰瘍或皰疹, 疼痛重, 甚至拒乳或拒食, 伴煩躁 哭鬧、流涎、大便幹結等症, 治宜清熱瀉脾。 可選下術方:

(1)竹葉飲:鮮竹葉一把,

Advertisiment
洗淨, 入水加冰糖適量, 煮沸片刻, 代茶飲。

(2)燈芯草煎:燈芯草3根, 水煎加白糖或冰糖適量, 代茶飲。

(3)蘿蔔鮮藕飲:白蘿蔔500克, 鮮藕500克, 洗淨切碎, 榨汁含漱, 每日3~4次。

(4)荸薺湯:荸薺250克, 洗淨, 加水與冰糖適量煮湯, 代茶飲。

(5)番茄汁:番茄數個, 洗淨, 用沸水浸泡, 剝皮去籽, 用洗淨紗布包絞汁液, 含漱, 每日 數次。

(6)金橘煎:金橘數個, 水煎代茶飲。

(7)西瓜汁:用西瓜絞汁, 頻頻飲之。

(8)野薔薇煎:野薔薇花20克, 加水及冰糖適量, 煎水代茶飲。

(9)家庭常用中成藥:冰硼散、錫類散、西瓜霜噴霧劑等, 可塗患處以促進口瘡癒合。

2、虛火上炎 臨床特徵為口瘡反復發作, 口瘡數量少, 疼痛較輕, 伴口乾咽燥、午後潮熱, 治宜養陰清熱。

(1)人參蓮子湯:太子參10克, 蓮子30克, 冰糖30克。 水煎20~30分鐘, 喝湯食蓮子。

Advertisiment

(2)生地蓮子心煎:生地9克, 蓮子心6克, 甘草6克, 水煎頻服。

(3)細茶10克, 泡濃茶1杯, 含漱口腔, 每月10餘次。

(4)玄參15克, 麥冬9克, 甘草3克, 水煎代茶飲。

(5)吳茱萸15克研細末, 用醋調成糊, 敷兩足心, 用布包裹。 每晚用, 次日早晨取下, 連用2 ~3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