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應該忍三分饑吃七分飽

生活中, 做父母的常常感到迷惑不解:明明孩子每天都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 似乎該做的事父母都做了, 可孩子仍然很容易生病, 像感冒、發燒、咳嗽、哮喘、腹瀉等是常見病。

關於嬰幼兒養護, 明代醫家萬全說:“要想小兒安, 三分饑與寒。 ”意思是要確保嬰幼兒平安健康, 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 穿得太暖。 這句俗語流傳至今, 仍然極富生命力。 吃得過飽、穿得過暖容易導致小孩兒總生病。

小孩兒的脾胃比較虛弱, 父母餵養的時候尤其要小心, 不要傷到脾胃。 關於小孩兒的飲食, 現在的家長出現了一些誤區,

Advertisiment
對此, 我認為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忌吃得過飽

家長總怕孩子營養不夠, 即使孩子已經吃飽了, 卻總是一個勁地“硬灌”, 像填鴨似的。 其實吃得太多易導致消化不良, 會引起腹痛、便秘等疾病。

為什麼要“忍三分饑”呢?因為小兒氣血尚不完備, 先天腸胃偏脆弱, 其大腸如蔥, 小腸如筋, 腸道和胃處於一種狹窄的狀態, 在脾胃運化功能不是特別成熟的情況下, 吃得過飽容易吐, 又傷脾胃, 導致消化不良。 東漢思想家王符在《潛夫論》裡說:“小兒多病傷於飽。 ”因此, 雖然小孩兒需要水穀精微, 卻不能多吃, 一般只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

現在的小孩兒大部分是食肉一族, 有的兩三歲時就特別能吃肉了, 經常有家長說:“我孩子胃口特別好, 特別能吃,

Advertisiment
雞腿一頓能吃好幾個!”語氣還挺自豪。 我能理解, 家長都心疼孩子, 只會擔心孩子吃不飽, 沒有埋怨孩子吃太多的, 咱們養孩子都是“揣孩子”。 實際上, 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 我們要記住, 雞肉少吃為妙。 因為雞為火性, 也為發物, 多吃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胖。

2、忌追著餵飯

民間養兒諺說:“吃熱莫吃冷, 吃軟莫吃硬, 吃少莫吃多。 ”現在家長生怕孩子吃得少, 成天跟在孩子身後追著喂、使勁兒塞, 結果越是追著喂, 孩子就越不好好吃飯, 最終惡性循環。 更有甚者, 看到孩子食欲不佳, 就給孩子吃大量的所謂營養片劑, 以為這樣孩子就不缺營養了。 其實, 這樣有可能帶來更糟糕的後果。

追著餵飯不僅浪費時間, 養不出小兒的飲食規律, 還可能把孩子的脾胃弄壞。

Advertisiment
糾正這個壞習性並不難, 只要家長有決心。 比如, 到了吃飯的時間, 孩子調皮搗蛋, 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吃飯, 又或者只顧貪玩而鬧著不吃時, 家長可以索性隨他去, 不過同時也要對孩子說明:“吃飯的時間你不吃飯, 待會餓了是沒有東西吃的, 要吃只有等到下次開飯的時間。 ”做家長的一定要說到做到, 不能期間看到孩子餓了又忙不迭地餵飯。 僅此一條, 保管治好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毛病, 因為孩子從此得到了教訓。

3、忌吃零食

現在的家長嬌慣孩子, 經常零食一大堆, 隨時隨地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欲。 現在提倡綠色食品, 零食是否健康先且不說, 其最明顯的後果便是孩子不會好好吃飯。 不好好吃飯, 身體必定不會健壯,

Advertisiment
因為人體所需的氣血正是脾胃將五穀精微運化而成。 所以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

4、忌冷熱不均

食物冷熱不均傷脾胃, 尤其是嬰幼兒, 如果吃了冷熱不均的食物, 在大便中立刻就會有反應。 表現為大便顏色發青, 就是傷到大腸了, 如果久治不愈的話, 小孩兒還會嘔吐, 這就是土弱木侮的象, 就是脾胃太弱, 會遭受太盛的肝氣的制約。 嘔吐再不治癒的話, 小孩兒就會出現抽搐, 這是傷了筋了。 像上文講的追著餵飯, 極易造成食物冷熱不均, 從而損傷孩子的脾胃。 所以在小孩兒的餵養上, 家長要十分小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