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支氣管炎的按摩護理方案

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常見的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 在中醫理論中屬咳嗽、喘症、痰飲等病症的範疇。 支氣管炎如不能及時控制, 亦可遷延日久, 不僅影響小寶寶的體質, 還可產生其他併發症。

●支氣管炎的病因病機

支氣管炎的發病原因為致病病原體、病毒、細菌等直接侵入支氣管, 或由上呼吸道漸入支氣管, 引起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 支氣管壁杯狀細胞大量分泌黏液刺激氣道, 引起反射性咳嗽, 久而久之, 形成黏膜增生或潰瘍以致管壁增厚、管腔狹窄, 病變遷延纏綿。 常見的發病原因有:

(1)外感邪氣:病症表現為外感風、寒、熱、燥、濕等諸種病邪,

Advertisiment
束表侵肺, 導致肺失宣肅而咳喘;肺不宣降, 水濕停聚, 化為痰飲, 阻塞氣道, 更增咳喘。 此屬外感咳嗽。

(2)五臟失調:病症表現為情志內傷, 肝鬱化火, 木火刑金, 肺金失肅;或飲食不節, 脾胃氣滯, 水氣不運, 成痰停肺;或積熱臼久, 耗損陰津, 化燥傷肺:也許是久病勞損, 肺脾氣虛, 肺失宣降, 脾失運化, 濕聚成痰, 停滯不散等等。 此類或實或虛, 均屬內傷咳嗽。

●支氣管炎的診斷分型

(1)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

①病症的表現特徵具有咳嗽、咳痰或喉中痰鳴、喘息等支氣管炎的炎症, 還會有發熱、疲乏、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兼症。

②有白細胞稍低或正常, 胸部聽診有濕性噦音;X線胸透或攝片或見肺門紋理增粗等現象。

Advertisiment

(2)支氣管炎的辨證分型

①風寒束肺、外感風寒邪氣型者:症狀為咳吐臼痰, 咳嗽聲重, 頭痛發熱, 鼻塞流涕.惡寒無汗, 苔白脈浮。

②風熱犯肺型者:外感風熱邪氣。 咳痰不爽, 痰以色黃黏稠為主, 咽紅口幹, 發熱微惡寒, 苔薄黃, 脈浮數。

③邪熱壅肺型者:邪熱直中於肺, 或內熱停聚於肺所致。 咳嗽痰黃, 喘息氣閉, 胸痛發熱, 便秘汗出, 舌紅苔黃, 脈數。

④燥邪傷肺型者:外感燥邪或聚熱傷津。 乾咳無痰, 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渴咽幹, 苔少脈細。

⑤痰飲停肺型者:咳嗽痰多, 痰色白而黏, 較易咯出;胸悶納差, 苔膩膩滑。

(3)支氣管炎的治療原則

支氣管炎以咳嗽為主症, 因而治療原則應為降氣止咳、宜通肺氣為主要治療原則。

(4)治療的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

①將患兒置於俯臥位。

Advertisiment
沿第一至第五椎棘突上以雙手拇指行交替壓迫法, 重點按摩於身柱、陶道。 、大椎7~9遣;以拇指揉風門、肺俞穴。

②舟小魚際按摩頸兩側以放鬆頸肌。 可同時點揉巨風與啞門穴、巨風與天突穴、肺俞鳥魚際穴、湧泉與定喘穴位等按摩2—3組。

將患兒置於仰臥位。 用魚際揉胸骨柄, 以膻中穴為主;同時點揉中府與膻中穴, 用雙掌沿兩側脅肋作分推屠, 壓迫鎖骨邊緣1~2分鐘。

④將患兒置於正坐位。 雙手拇指點雙側鸌風穴, 同時點揉尺澤和魚際穴, 點魚際的同時壓肩活動同側上肢.重複作另側。

分型增減手法

①急性支氣管炎:對於治療急性支氣管炎, 手法用力可稍強, 控制時間可較短, 主要依以上手法按摩。

②慢性支氣管炎: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Advertisiment
應視患兒體質狀況而定, 手法可稍弱, 以輕穩、柔和為度, 按摩時間可稍長一些, 並加點揉足三裡、脾俞、腎俞等扶正手法。

辨證增減手法

①偏於風寒者:對於此類病證的按摩手法應於1—5胸椎辣突上先搓熱後, 再行拇指交替壓迫法;然後向下推拿大壘際、小魚際, 搓勞宮穴。

②偏於風熱者:對於此類病症應沿風門、肺俞作背揪法, 揪至皮膚發紅、內熱外透為止。 搓前臂尺側至熱。

③裡熱熾盛者:對此類病症應沿手太陰肺經, 由裡向外按順序點揉, 重揉中府、太淵、尺澤等;背部重點按定喘、天突等穴位。

飲內盛者:對此類病症可重點背部的身柱、陶道和腿部的足三裡、豐隆等穴位。

⑤脾肺氣虛者:對此類病症除重點肺、牌、腎等俞穴外, 還可加點足三裡、豐隆、志室、太溪、命門等穴位;或按順序點揉足陽明、足太陰或足少陰等經循行之處。

Advertisiment
虛之較甚者, 還可於腰部作橫擦法、氣海穴作團摩法等等。

愛心貼士

(1)此病避風寒。

(2)注意及時控制上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