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支氣管炎的症狀及家庭護理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發病可急可緩。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也可忽然出現頻繁而較深的乾咳, 以後漸有支氣管分泌物。 嬰幼兒不會咯痰, 多經咽部吞下。 症狀輕者無明顯病容, 重者發熱38~39℃, 偶達40℃, 多2~3日即退。 感覺疲勞, 影響睡眠食欲, 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年長兒再訴頭痛及胸痛。 咳嗽一般延續7~10天, 有時遷延2~3周, 或反復發作。 如不經適當治療可引起肺炎, 白細胞正常或稍低, 升高者可能有繼發細菌感染。

身體健壯的小兒少見併發症, 但在營養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僂病等兒中,

Advertisiment
不但易患支氣管炎, 且易併發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竇炎。

家庭護理

支氣管炎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 患病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冬春季節達高峰。 當患支氣管炎時, 小兒常常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減退或伴嘔吐、腹瀉等, 較小兒童還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細支氣管炎表現。 儘管有少數患兒可能發展成為支氣管肺炎, 但大多數患兒病情較輕, 以在家用藥治療和護理為主, 家長應遵醫囑給患兒按時間用藥並做好家庭護理:

一、 保暖:溫度變化, 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氣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 加重支氣管炎病情, 因此, 家長要隨氣溫變化及時給患兒增減衣物, 尤其是睡眠時要給患兒蓋好被子,

Advertisiment
使體溫保持在36.5℃以上。

二、 多喂水:小兒支氣管炎時有不同程度的發熱, 水分蒸發較大, 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 可用糖水或糖鹽水補充, 也可用米湯、蛋湯補給。 飲食以半流質為主, 以增加體內水分, 滿足機體需要。

三、 營養充分:小兒患支氣管炎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 加之發熱及細菌毒素影響胃腸功能, 消化吸收不良, 因而患兒體內營養缺乏是不容忽視的。 對此, 家長對患兒要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 給予清淡、營養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 如稀飯、煮透的麵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汁等。

四、 翻身拍背:患兒咳嗽、咳痰時, 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 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 可用霧化吸入劑幫助祛痰, 每日2-3次,

Advertisiment
每次5-20分鐘。 如果是嬰幼兒, 除拍背外, 還應幫助翻身, 每1-2小時一次, 使患兒保持半臥位, 有利痰液排出。

五、 退熱;小兒支氣管炎時多為中低熱, 如果體溫在38.5℃以下, 一般無需給予退熱藥, 主要針對病因治療,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體溫高, 較大兒童可予物理降溫, 即用冷毛巾頭部濕敷或用溫水擦澡, 但幼兒不宜採用此方法, 必要時應用藥物降溫。

六、 保持家庭良好環境: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 通風和採光良好, 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 防止過分乾燥。 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 防止煙害對患兒的不利影響。

臨床診斷

(一)臨床表現

1.初起有發燒、惡寒、頭痛、咽於等。

2.主要症狀為咳嗽、咳痰。

(二)主要類型

1.急性支氣管炎初期為乾咳,

Advertisiment
痰量逐漸增多, 漸成粘液膿性痰。

2.慢性支氣管炎以持續性咳嗽為主, 多月不愈, 早晚加重, 尤以夜間為明顯。 痰量或多或少, 以咳出為快。 症狀在夏季較輕, 冬季易出現急性發作, 使病情加重。 反復發作者, 體質多瘦弱。 可併發肺不張、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

(三)理化檢測

1.早期呼吸音可變粗, 雙側可聽到水泡音。

2.X線檢查:急性者可無特殊發現。 慢性者可有相應慢性炎症改變。

鑒別診斷

(一)病情較輕者, 須與上呼吸道感染作鑒別。

(二)支氣管異物:當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時, 其呼吸道症狀與急性氣管炎相似, 應注意詢問有無呼吸道異物吸入史, 經治療後, 療效不好, 遷延不愈, 反復發作。 胸部X線檢查表現有肺不張、肺氣腫等梗阻現象。

Advertisiment

(三)肺門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根據結核接觸史, 結核菌素試驗及胸部X線檢查。

(四)毛細支氣管炎:多見於6個月以下嬰兒, 有明顯的急性發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難。 體溫不高, 喘憋發作時肺部羅音不明顯, 緩解後可聽到細濕羅音。

(五)支氣管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症狀較重時, 應與支氣管肺炎作鑒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