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通過不斷地刺激大腦, 可以使大腦飛速發展。 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可用以下四種方式循序漸進地刺激寶寶大腦。
低度刺激:讓寶寶觀賞花草、聽音樂等, 有利於開啟寶寶的心智。
中度刺激:觀看電視大賽、智力比賽等, 可培養寶寶觀察、欣賞、鑒別及語言表達能力。
高度刺激:插花、下棋、飼養小動物等, 可以磨礪寶寶的耐心和鼓勵開動腦筋。
更高度刺激:吟詩、作畫、木刻、石雕、泥塑、演奏樂器、練武術、踢足球、搞小發明及航模等, 可培養寶寶的求知欲、應急能力和創造精神。
Advertisiment
關鍵期1:0—1歲, 聲音辨別關鍵期
寶寶出生1周後, 就能辨別出給他餵奶的媽媽的聲音, 4周後就具有對不同聲音的辨別力。
訓練方法:
1在寶寶睡醒後, 精神很好時, 朗讀詩歌給他聽。
2經常唱歌或放音樂給寶寶聽。
3經常對寶寶說話, 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稱等。
4經常帶寶寶到戶外聆聽周圍環境中的各種聲音, 如狗叫聲、喇叭聲、門鈴聲等, 並向寶寶一一解釋。
5模仿動物的叫聲, 鼓勵寶寶模仿。
6利用遊戲的機會, 讓寶寶辨別從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
關鍵2:1—2歲, 動作發展關鍵期
訓練方法:
1滿月起, 用手推著寶寶的腳丫, 訓練他爬行。
2寶寶3個月時, 在他小床的上空懸掛一些玩具, 使寶寶雙手能夠抓到, 鍛煉他的手眼協調功能。
3在寶寶6—7個月時多創造爬的機會,
Advertisiment
關鍵期3:2—3歲, 口語發展關鍵期
訓練方法:
1引導寶寶注意大人說話的聲音、嘴形, 開始模仿大人的聲音和動作。 這時主要是訓練寶寶的發音, 盡可能使他發音準確, 對一些含糊不清的語言要耐心糾正。
2引導寶寶把語音與具體的事物、具體的人聯繫起來, 經過反復訓練, 寶寶就能初步瞭解語言的含義。 如寶寶在說"爸爸"、"媽媽"時, 就會把頭轉向爸爸媽媽。
3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物向寶寶提問, 如散步時問樹葉是什麼顏色, 並要求寶寶回答, 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4鼓勵寶寶多說話, 耐心糾正寶寶表達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地方。
Advertisiment
關鍵期4:3—4歲, 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訓練方法:
1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種機會, 經常數數給寶寶聽, 如給寶寶糖果時、上下樓梯時。
2借助不同的物品, 如手指、積木等, 和寶寶一起數數, 增加寶寶對數字的感性認識。
3利用生動的形象, 教寶寶認識數位記號, 如"1像筷子, 2像鴨子, 3像耳朵"等。
4設計一些有趣的遊戲讓寶寶做, 如讓寶寶從數位卡片中找數位。
5運用具體實例, 教寶寶加減法, 可以用蘋果、積木等道具來演示。
6提供足夠的實物材料, 讓寶寶自己動手, 尋找數字間的聯繫。
關鍵期5:4—5歲, 音樂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訓練方法:
1選擇適合寶寶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話故事音樂等, 與寶寶一起欣賞, 同時進行講解, 或向寶寶提出問題,
Advertisiment
2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特點的歌曲, 教寶寶唱。
父母守則——開發智力的輔助工作保證營養, 也就是注意食物的"益智配方"。 寶寶從出生起大腦就需要不斷地吸收各種説明大腦發育、發展的營養元素, ARA和DHA成分對腦部和視覺發育非常重要。
多進行益智遊戲, 用遊戲和玩具, 通過科學的訓練和學習方法, 向寶寶輸送精神營養, 最大限度地開發孩子的腦部潛能, 升級孩子的智力。
多和寶寶交流。 在寶寶玩遊戲的同時, 親人的參與很重要, 父母的愛心和耐心能夠很好地誘導寶寶投入到遊戲當中, 將精神營養和物質營養有機地聯繫起來, 給予寶寶最大的安全感和最好的心靈溝通。
0-1歲寶寶智力開發五要素一、運動寶寶身體好
Advertisiment
運動不僅讓孩子變得健康結實, 更有助於孩子多種感覺能力的全面發展, 培養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 使孩子聰穎活潑。 但做運動時要結合孩子的本身體質, 運動量、力度、難度要適中, 不要讓孩子過度。
二、寶寶愛模仿進步可不小
嬰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 求知欲極強, 如海綿吸水般"貪婪"地探求著。 父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説明寶寶認識周圍事物。 要細緻觀察, 及時發現孩 子的需要與興趣, 更要耐心教導, 不厭其煩, 決不能生硬急躁, 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更為重要的是, 應注重"身教", 以和藹的態度, 體貼地照料, 耐心的重複和不 斷的鼓勵為孩子營造溫暖的氛圍, 培養愉悅的心境, 這樣, 孩子會形成健康的心態, 熱情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
三、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說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著父母的愛心,讓孩子 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態,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
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淨手,除去戒指、手鏈、腕表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 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四、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準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 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
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復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資訊。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 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五、飽覽大千世界寶寶見多識廣
剛出生的嬰幼兒視力較弱,只能近距離看物,隨著月齡增加,三個月時能看清五六米外的東西,六個月即可遠距離視物。所以視覺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孩子對鮮明的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紅色),繽紛鮮豔的色彩,豐富多變的物品最能激發寶寶的興趣。
不是讓學齡前孩子背唐詩,就是讓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特長班。看著寶寶超越了同齡孩子所學知識,爸爸媽媽總是心中暗喜,以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其實,這只是一廂情願。"早期教育"不能和"早期智力開發"劃等號,前者要比後者寬泛得多。早期教育要全面實施,不能"單打一",不能搞"一半的教育",不能只抓智育不抓德育,更不能把早期智力開發僅僅理解為識字讀書。
超前智力開發獲得的是"泡沫優勢"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一百七十五個小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父母按照一般條件進行教養,另一組則從孩子出生三個月時就開始進行超前教育。之後,每十五個月測驗一次。
他們發現,接受超前教育和訓練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十五點。然而,他們在繼續跟蹤後發現,擁有這種優勢的兒童,在進入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逐漸喪失了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養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甚至超過了實施超前教育的孩子。
在某些方面提前一些進行教育和訓練,可能會收到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一定的時間內、在某些方面會佔有一些優勢,但這種"優勢"完全是靠人為的力量,通過強制訓練獲得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因此,那是"泡沫優勢",不見得靠得住,最終的結果也不見得令人滿意。特別應該注意的是,過早的對兒童進行專門化的訓練,那是以犧牲、喪失或抑制他們其他方面的發展為代價,得不償失,往往會破壞兒童身心和諧的發展。
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早熟兒童並非等於是"超常兒童"。"早熟的果實"勢必會"提前衰落"。恐怕哪個做父母的,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既不豐滿也不甜美的"早熟的果實"。
筆者不反對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筆者是主張開發兒童的智力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不可盲目攀比。
開發兒童智力,必須講究科學,按照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行事,不可強行開發,魯莽行事。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在玩中學,不能幼稚教育"小學化"。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在美蘇兩霸對峙的時期,美國和蘇聯不約而同地把教育改革的重點指向早期教育,都實施超前智力開發。美國的代表人物是布魯姆,前蘇聯是贊可夫。
經過實驗,認為超前智力開發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打亂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秩序,從長遠看對兒童的發展是不利的。於是,又不約而同地結束了實驗,總結了教訓。
熱情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三、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說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著父母的愛心,讓孩子 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態,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
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淨手,除去戒指、手鏈、腕表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 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四、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儘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準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 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
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復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資訊。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 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五、飽覽大千世界寶寶見多識廣
剛出生的嬰幼兒視力較弱,只能近距離看物,隨著月齡增加,三個月時能看清五六米外的東西,六個月即可遠距離視物。所以視覺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孩子對鮮明的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紅色),繽紛鮮豔的色彩,豐富多變的物品最能激發寶寶的興趣。
不是讓學齡前孩子背唐詩,就是讓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特長班。看著寶寶超越了同齡孩子所學知識,爸爸媽媽總是心中暗喜,以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其實,這只是一廂情願。"早期教育"不能和"早期智力開發"劃等號,前者要比後者寬泛得多。早期教育要全面實施,不能"單打一",不能搞"一半的教育",不能只抓智育不抓德育,更不能把早期智力開發僅僅理解為識字讀書。
超前智力開發獲得的是"泡沫優勢"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一百七十五個小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父母按照一般條件進行教養,另一組則從孩子出生三個月時就開始進行超前教育。之後,每十五個月測驗一次。
他們發現,接受超前教育和訓練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十五點。然而,他們在繼續跟蹤後發現,擁有這種優勢的兒童,在進入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逐漸喪失了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養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甚至超過了實施超前教育的孩子。
在某些方面提前一些進行教育和訓練,可能會收到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一定的時間內、在某些方面會佔有一些優勢,但這種"優勢"完全是靠人為的力量,通過強制訓練獲得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因此,那是"泡沫優勢",不見得靠得住,最終的結果也不見得令人滿意。特別應該注意的是,過早的對兒童進行專門化的訓練,那是以犧牲、喪失或抑制他們其他方面的發展為代價,得不償失,往往會破壞兒童身心和諧的發展。
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早熟兒童並非等於是"超常兒童"。"早熟的果實"勢必會"提前衰落"。恐怕哪個做父母的,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既不豐滿也不甜美的"早熟的果實"。
筆者不反對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筆者是主張開發兒童的智力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不可盲目攀比。
開發兒童智力,必須講究科學,按照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行事,不可強行開發,魯莽行事。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在玩中學,不能幼稚教育"小學化"。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在美蘇兩霸對峙的時期,美國和蘇聯不約而同地把教育改革的重點指向早期教育,都實施超前智力開發。美國的代表人物是布魯姆,前蘇聯是贊可夫。
經過實驗,認為超前智力開發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打亂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秩序,從長遠看對兒童的發展是不利的。於是,又不約而同地結束了實驗,總結了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