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外在因素可以導致嬰幼兒的腹瀉, 嬰幼兒內在因素, 即本身的生理體質也是容易發生腹瀉的一個因素, 這是因為嬰幼兒時期, 特別是1歲以下的嬰兒, 生長發育速度很快, 新陳代謝旺盛, 需要的熱量和營養物質比年長兒相對要多, 但消化系統發育不夠成熟, 消化液分泌較少, 胃酸濃度較低, 消化酶活性較差, 尤其是脂肪酶和澱粉酶活力更低, 所以胃腸道的負擔很重, 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特別是早產兒和營養不良兒隨時都可能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如果這個時期餵養不當或護理不周, 很容易發生腹瀉。
Advertisiment
嬰幼兒時期中樞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 對消化系統的調節機能較差。 這個時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濃度較低, 腸道外感染的機會較多。 腸道產生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濃度也低, 所以腸道粘膜抗感染的能力低下, 腸道內感染的機會也較多。 嬰兒體液分佈與年長兒不同, 細胞外液比例高, 腹瀉時容易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紊亂。 這個時期佝僂病和營養不良發病數多, 此類嬰兒消化能力弱, 更易發生腹瀉。 一般將腹瀉分為兩大類, 即感染性與非感染性。
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為細菌和病毒兩類。 細菌中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黴菌等;病毒最多見的是輪狀病毒。 病毒侵入腸道, 使細胞發生變性和壞死,
Advertisiment
嬰幼兒抵抗力差, 易被這些細菌、病毒感染而發生腹瀉。 平時講的嬰兒腹瀉是指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
Advertisiment
非感染性腹瀉是由於胃腸功能紊亂, 或缺乏某種消化酶所致, 多由飲食不當引起, 常見於夏秋兩季。 常見以下幾種:
①嬰幼兒進食過量, 添加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過多, 或食用過多油膩帶渣的食物, 都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 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食物成分不適宜或變化過快, 如突然增加輔食或改乳類為穀類食物, 或餵養澱粉、蔬菜、脂肪比例不當等, 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②嬰幼兒進食不足, 經常處於饑餓狀態, 可導致饑餓性腹瀉;
③食物或使用的餐具不潔淨, 使嬰兒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容易引起胃腸道感染。
④寶寶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Advertisiment
⑤夏季氣候炎熱, 或冬季室溫過高, 孩子出汗多, 消化液分泌減少, 消化酶活性下降, 孩子消化能力降低。 有的孩子睡覺時愛蹬被子, 腹部受涼或者孩子吃冰棒、喝冷飲, 寒冷刺激也會誘發腸蠕動增加, 導致非感染性腹瀉。
對某些食物過敏、氣候變化、精神緊張等也可引起腹瀉。 患營養不良、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及急性傳染病等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在醫學上稱之為症狀性腹瀉。
腹瀉是身體為了不吸收病原體的毒素等而以腹瀉的方式將其排出體外。 但是, 身體內所需的水分, 也將隨著毒素被排出去, 因此必需多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