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嬰幼兒腹痛如何治療

養生之道網導讀:

腹痛是寶寶較常見的病症, 這讓家長很難判斷病因。 那麼, 嬰幼兒腹痛如何治療呢?一起來瞭解一下嬰幼兒腹痛如何治療的相關內容吧。

幼兒腹痛如何治療

注意飲食衛生, 不食生冷及不潔食物。 注意氣候變化, 防止感受外邪, 避免腹部受涼。 寒性腹痛者應溫服或熱服藥液, 熱性腹痛者應冷服藥液。 伴嘔吐者, 藥液要少量多次分服。

嬰兒如發生持續性腹絞痛, 應送嬰兒到醫院檢查。 嬰兒如無其他疾病, 腹壁鬆軟, 血液和大便化驗正常, 可採取以下方法緩解腹絞痛:

一、給嬰兒輕輕按摩,

Advertisiment
輕聲哼唱歌曲, 或播放輕音樂, 或用玩具分散嬰兒注意力, 使他安靜下來。

二、將嬰兒俯臥在父母的手臂或大腿上, 靠嬰兒自身重量壓住嬰兒腹部, 可減輕疼痛。

三、豎抱嬰兒, 將其腹部斜靠在家長的胸前, 用手在背部輕輕拍打, 可使嬰兒安靜。

四、反抱嬰兒, 用手掌在嬰兒的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慢慢揉動。

Advertisiment

嬰幼兒腹痛的治療

根據兒童臨床表現不同, 常辨證為三種類型。

一、飲食積滯

症見患兒腹部脹滿疼痛, 按之痛劇, 噯噦腐濁, 不思飲食, 時轉矢氣, 糞便穢臭, 或腹痛欲瀉, 瀉後腹痛減輕, 或有嘔吐, 吐物酸餿, 夜臥不寧, 舌苔多厚膩, 脈弦。 治宜消食導滯, 理氣止痛。 常用香砂平胃散加減:香附6g, 砂仁9g, 厚樸6g, 陳皮9g, 蒼術9g, 枳殼9g, 山楂、麥芽、神曲、雞內金各10g, 白芍、元胡、甘草各9g。 若患兒大便不通, 或瀉下不暢, 瀉後腹減者, 可加檳榔、萊菔子攻下食積;若大便秘結, 苔黃糙者, 可去蒼術、砂仁, 加大黃、玄明粉, 以清熱通腑, 蕩滌腸胃之積熱。

二、氣滯血瘀

症見臍周脹悶不舒, 痛而拒按, 或痛如針刺, 痛有定處(臍周圍), 或觸之有塊,

Advertisiment
推之不移, 按之痛甚, 面無光澤, 舌質暗紅, 或舌有瘀點, 脈細弱或細數。 治宜理氣化瘀, 散瘀止痛。 常用少腹通瘀東加減:肉桂、乾薑、小茴香各10g, 蒲黃、五靈脂、赤芍、當歸、川芎各6g, 延胡索、沒藥各9g。 若患兒氣滯症狀明顯可加川楝子、烏藥以理氣止痛;若腹有包塊者, 可酌加少量三棱、莪術、穿山甲, 以散瘀化結止痛。

三、肝氣犯胃

症見胃脘脹滿, 臍周痛甚, 時痛時止, 善太息, 矢氣後腹痛減輕, 反復發作, 或情緒不穩, 每於情志變化而腹痛發作。 治宜舒肝理氣, 和胃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9g, 陳皮6g, 川芎、香附、枳殼、白芍各10g, 炙甘草3g。 若患兒脅痛加青皮9g;食欲不振加白術10g, 雲苓9g, 麥芽12元, 雞內金9g;大便不通加大黃3g, 檳榔6g;腹痛甚者加元胡9g, 木香6g。

本病病因複雜,

Advertisiment
應根據患兒臨床表現仔細審辨。 在辨證施藥的基礎上, 也可根據患兒具體病情, 配合針灸、推拿、理療等療法。

警惕嬰幼兒腹痛

小兒腹痛的早期診斷在臨床上有一定難度, 以下症狀可提示小兒有腹痛可能, 平素健康的嬰兒突然哭鬧不安、屈腿、兩臂亂動或以手抓按腹部、面色蒼白、出汗。 小兒年齡小, 難以說清自己的症狀, 所以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

引起小兒腹痛的原因很多, 如不及時診療, 極易導致其他後遺症, 嚴重的還可能危及生命。 以下幾種引起腹痛的疾病尤其應加以重視。

一、小兒闌尾炎多表現為發燒、轉移腹痛, 因小兒無法象成年人一樣訴說疼痛過程, 所以較難確診。

二、腸淋巴結炎這是一種由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而引發的一種膈神經反射性腹痛,

Advertisiment
或侵及回盲部淋巴結, 表現為發燒、喉痛, 亦表現為腹痛或局部輕壓痛。 對小兒腹痛, 作為家長除應積極配合醫生作出正確診斷外, 平時還應合理安排小兒的飲食, 不讓其暴飲暴食, 避免受涼等誘發因素, 尤其是不能過多飲服冷的飲料和食用油膩的食物。

三、小兒套腸多表現為腹痛、嘔吐或不明原因的哭鬧, 有便血現象, 大便呈果醬樣粘液血便。 套腸的發生與嬰幼兒回盲部尚未固定, 活動度大, 回腸與回盲瓣比例較年長兒大, 均可能是易發因素。

以上就是對嬰幼兒腹痛如何治療的介紹, 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了。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