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針對性來源於成長特點
嬰幼兒的身體素質由兩個方面決定, 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主體因素, 先天和遺傳密切相關, 後天因素就是我們在養育中要注意的問題。 主要包括:一是保證營養;二是培養科學、良好的生活習慣, 具體包括衣食住行衛生等;三是有適當的運動;四是保證睡眠與精神良好。
每個階段的寶寶都有階段性的特點, 根據階段性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日常餵養、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及日常護理。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還應該根據寶寶的成長階段來培養他的“技能”。 比如7個月的嬰兒, 需要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 比如選擇固定的吃飯場所、形成愉快的進食氣氛等;還可以培養他自我服務的能力, 比如漸漸由奶瓶轉為用杯子喝水, 學著用勺吃飯。
教育:早教應以遊戲為主
早期教育, 是指嬰幼兒早期智力開發, 更是促進孩子身心全面健康成長、和諧發展的教育。 它包括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情緒與社會適應能力等五大能力的刺激、鍛煉和養成。
Advertisiment
謝巨集告訴記者, 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是0-3歲的嬰幼兒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 人的大腦發展, 形成今後智力、情感、運動、社會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 出生時, 小兒的腦重量是成人的25%;1歲時是成人的50%;3歲時的腦重量已相當於成人的80%, 而這時, 幾乎每個幼兒都突破了語言和學習的關口。 4歲前, 你的寶寶可以達到相當於17歲時所測智力的50%, 接受過早期教育的兒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兒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
父母在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 要注重對其行為習慣、性格意志、交往能力的培養, 寓教於生活, 寓教於遊戲, 寓教於交往, 而不是以單純地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
Advertisiment
(實習編輯:朱清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