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幼兒發展的研究有顯著的成果, 但是關於音樂行為的研究處於落後的狀態。 另外, 各種各樣的發展測驗中有關音樂行為的專案也非常少。 理由是音樂的特殊性使得音樂難以記錄下來, 以及測驗方法尚未開拓。 因此, 在歐美現階段的研究工作中很多研究內容是關於音樂要素的發展研究。
在日本, 關於音樂行為的發展研究有兩種:一是以幼稚園和托兒所的孩子為物件, 對於特定的音樂要素的橫向研究;二是以研究人員的孩子為物件的縱向研究, 這種研究是從幼兒出生那天起就進行的跟蹤式研究。
Advertisiment
音樂行為的初期發展和語言發展是無法分開來考慮的。 一般認為嬰兒誕生時的聲音大約是“yi”的音度。 新生兒的叫喚聲具有和鵪鶉、山羊、山貓、豬的叫聲極相似的音色, 這種音色的叫喚以後一點點兒地有了音度、長度和音量的變化。 新生兒出生二、三個月後, 開始出現高度的調節, 這種調節可以被看作是孩子用自己的耳朵聽自已的發音, 用這種方法來調節發聲, 可以說自我發聲活動就是這樣極早地從初期開始就和聽覺有了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