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風團的分類及護理方案

風團, 是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引起皮膚紅斑, 而致血管內液體滲出, 形成皮膚組織內水腫, 呈現一片略微隆起的皮疹, 有大有小, 可分散存在, 也可融合成片, 皮疹風團周圍血管充血呈紅色, 即玫瑰色紅暈, 中央水腫區擠壓組織呈淡紅甚至白色, 常伴灼熱感和瘙癢。 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均可見風團皮疹。

(1)蕁麻疹。 也稱“風疹塊”, 是由各種因素刺激引起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血管反應性皮膚病。 在注射疫苗、血清等之後, 或食用雞蛋、牛奶、魚類之後以及在蟲咬、吸入花粉或化學粉塵後都會發生本病。

Advertisiment
各年齡均可發病, 常先感皮膚瘙癢, 隨即出現風團, 淡紅色, 大小形態不一, 逐漸蔓延至融合成片, 見於口唇、面部腫脹。 風團出現快, 持續數小時, 一般1~2天消退, 少數可長達數天后消退, 皮膚不留痕跡。 有的風團反復發作, 成批發生, 伴腹痛、胸悶不適、噁心、嘔吐, 可遷延幾個月。

(2)血管性水腫。 突然發生皮膚局限性水腫, 呈大片淡紅色或蒼白色, 邊界不清, 瘙癢, 發脹或灼熱感, 伴發熱, 好發於眼瞼、口唇、外生☆禁☆殖☆禁☆器, 甚至喉頭等。 如發生在喉頭, 有窒息危險, 多半於夜間發生, 約持續數小時至1~2天消退, 需到醫院緊急救治。

(3)藥物性皮炎。 又稱藥物疹, 可有各種類型皮疹, 其中有一種是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型, 其皮疹特點是大小不等的風團,

Advertisiment
較一般蕁麻疹顏色更鮮紅, 瘙癢感, 時伴觸痛、刺痛, 持續時間長, 全身性分佈, 同時伴高熱, 全身症狀重, 如惡寒、發熱、噁心、嘔吐等。 常見引起本病的藥物有阿司匹林、青黴素、痢特靈等。

風團的治療, 首先要解除誘因, 凡藥物、食物、感染等引起風團, 應仔細尋找誘因以去除。 可用抗組胺藥物, 如撲爾敏、非那根、苯海拉明、息斯敏口服, 也可用賽更啶。 此外, 口服維生素C, 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等, 可降低血管通透性。

頑固蕁麻疹患兒可口服強的松, 嚴重急性蕁麻疹或合併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 則應立即應用地塞米松, 甚至氣管插管或切開, 以搶救生命。

皮膚瘙癢可用薄荷或樟腦爐甘石洗劑外塗, 以減輕症狀。

日常小兒應注意體格鍛煉,

Advertisiment
增強體質, 減少感染機會, 避免因感染而誘發風團。 若平時風團發作與接觸某種植物、花粉或化學粉塵及食用某種食品及藥物有關時, 應嚴禁再接觸或食用致病原, 從而有效控制發生本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