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給寶寶吃一種食物, 寶寶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之後, 很多媽媽以為是食物過敏, 其實還有可能是食物不耐受。 育兒專家指出, 嬰幼兒發生食物不耐受是比較多的, 要跟食物過敏相區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嬰幼兒食物不耐受及應對方法:
1 發生食物不耐受的原因
對於食物不耐受發生的原因, 一部分專家認為, 食物不耐受是人體的免疫系統把進入人體內的某種或多種食物當成有害物質, 從而針對這些物質產生的過度保護性免疫反應, 產生食物特異性IgG抗體, IgG抗體與食物顆粒形成免疫複合物,
Advertisiment
還有一些專家認為, 食物不耐受是體內缺乏消化某些食物的消化酶, 或者酶的活性低, 而導致某些食物不被人體腸道完全消化, 產生的食物不良反應。 它雖然屬於食物不耐受, 但它不涉及免疫反應。 例如, 有的人進食牛奶或乳製品後出現胃腸道反應, 如腹瀉、腹痛等, 就是因為體內缺乏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低引起上述症狀, 這便是乳糖不耐受。
2 食物不耐受具有時效性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某種物質的應激反應是有時效性的, 去掉外來刺激(即禁食不耐受的食物)後, 機體中的特異性抗體會慢慢消失, 從而使身體逐步恢復正常。 大多數人在經過6個月以上的禁食,
Advertisiment
恢復不耐受的食物時, 先恢復營養價值高但不耐受程度低的食物。 應先選擇這種食物的一種簡單製品, 每次只能恢復進食一種不耐受的食物, 確定沒有不良反應時才能再加下一種。
因此必須區分是食物過敏還是不耐受, 因為食物過敏的孩子對過敏的食物可能需要終生禁食, 而食物不耐受有可能重新恢復, 重新接納不耐受食物的攝入。
3 乳糖不耐受
對於嬰幼兒來說, 對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也是多見的, 例如對乳糖不耐受。 人類的小腸絨毛有很多水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酶,
Advertisiment
(1)先天性乳糖酶異常
有的孩子從出生就具有乳糖酶缺陷和異常, 例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 這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2)獲得性乳糖酶異常
乳糖酶活性隨年齡逐漸降低, 新生兒期的乳糖酶的活力比周歲的幼兒約高2~4倍, 3歲以後更是明顯下降, 至青春發育期則僅有出生時水準的5%~10%。 成人易發生的乳糖不耐受, 為獲得性異常, 又稱為“遲髮型乳糖不耐受”, 所以一些成人吃了含有乳糖的牛奶就會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3)繼發性乳糖酶異常
臨床上我們常常遇到的是嬰幼兒的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一些孩子由於腸道疾患,
Advertisiment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患兒出生後就要選擇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Advertisiment
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的患兒也需要停掉含有乳糖的奶類(母乳或含有乳糖的配方奶), 改吃不含乳糖的腹瀉奶粉, 待大便正常後需要繼續進食腹瀉奶粉2~3周, 也可以延至1個月後再逐漸改回原來的母乳或配方奶。 因為乳糖酶恢復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
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的患兒可以通過臨床化驗確診。 乳糖不耐受的患兒大便的pH
孩子只要進食含有乳糖的食物就會引起腹瀉, 且體重迅速降低, 則可能是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根據檢驗IgG的結果, 可以做出這些處理:
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嬰幼兒食物不耐受及應對方法。 當小兒進食某種食物,如大米、胡蘿蔔、牛奶、雞蛋等,出現腹痛、腹瀉、濕疹、蕁麻疹、關節疼痛等情況時,很多人都會考慮到孩子可能是對這些食物過敏而盲目地禁食,其實很有可能是食物不耐受。
當小兒進食某種食物,如大米、胡蘿蔔、牛奶、雞蛋等,出現腹痛、腹瀉、濕疹、蕁麻疹、關節疼痛等情況時,很多人都會考慮到孩子可能是對這些食物過敏而盲目地禁食,其實很有可能是食物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