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飲食營養及餵養知識

營養對小兒的發育成長和健康起重要作用, 特別是嬰幼兒時期, 正確的餵養能保證正常發育和增強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 對病兒尤為重要。 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代謝旺盛對營養需要量較大。 因此不僅要滿足營養物質的需要, 還要掌握正確的餵養方法。
一.嬰幼兒消化特點:小兒營養最重要和最困難的階段是嬰兒期, 嬰兒生長發育快, 新陳代謝旺盛, 營養素需要量相對比成人高, 但消化能力比成人弱, 故飲食供給供給必需結合其消化功能特點, 合理餵養, 才能避免及消化功能紊亂。
(一).口腔:嬰兒頰部脂肪墊發育好,

Advertisiment
有助於吸吮活動。 新生兒唾液腺分化不全, 唾液分泌量較少, 其中澱粉酶含量也不足, 故不宜過早地喂澱粉類食物。 3~6個月時唾液腺才發育完全, 唾液量增加, 澱粉酶含量也增多。 此時, 小兒尚無咽下所有唾液的能力, 常發生生理性流涎。
(二).胃腸:新生兒胃液的成分與成人基本相同, 含有凝乳酶較多。 雖胃酸含量較低, 凝乳酶在胃酸低的情況下才起作用, 對消化乳類很適應。 胃排空時間因食物種類而異, 水為1.0~1.5h, 母乳餵養為2~3h;牛奶為3~4h, 因乳凝塊較大, 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 發熱、感染、營養不良等因素都會影響胃消化時間, 半固體食物能促進胃蠕動。 嬰兒腸管總長度約為身長的6倍, 而成人僅4.5倍, 這對消化吸收很有利。
Advertisiment
但腸粘膜對不完全分解產物, 尤其對微生物的通透性比成人和年長兒都高, 故較易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和變態反應性疾病。
(三).在新生兒期已經能分泌較多的胰蛋白酶, 胰脂肪酶和胰澱粉酶。
二.小兒營養的需要量:
(一).熱量的需要:全身細胞的代謝活動, 都需要熱量, 熱量的外部來源由營養素供給。 1g, 蛋白質或1g, 醣提供熱能4cal, 1g脂肪提供熱能9cal。 小兒所需熱量包括以下方面:
(1).基礎代謝:是指在清醒安靜狀態下, 維持人體功能所需最低的熱量。 嬰幼兒時期所需量約占總熱量50%~60%, 1歲以內約為, 1歲約為55cal/kg/d, 7歲約44cal/kg/d, 12~13歲約需30cal, 與成人接近;
(2).食物特殊動力作用:此為消化和吸收食物所需的熱量。 從小兒總需熱量來說, 嬰兒期約占7~8%, 年長兒只占約5%;
(3).運動所需:是指肌肉活動所需的熱量。
Advertisiment
1歲以內小兒約需熱量為15~20cal/kg/d, 隨著年齡的增長, 需要量逐漸增加。 好動、多哭和肌肉發達的小兒, 需熱量較大些, 到12~14歲時約需30cal/kg/d;
(4).生長發育所需:生長發育所需的熱量與生長發育速度成正比, 生長發育速度愈快所需熱量愈多。 生後數月內約需15~20cal/kg/d, 1歲時約需15cal/kg/d, 到青春期增高, 此項所需熱能約占總熱量的25~30%;
(5).排泄的消耗:每日攝取的食物不能全部吸收, 有一部分食物未經消化利用便排出體外。 攝取混合食物的正常嬰幼兒, 約有10%的食物丟失在排泄物中。
以上幾方面所需熱量的總和稱為總需熱量, 此熱量由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質供給。
嬰幼兒期約需100~120cal/kg/d, 1~3歲約需用00cal, 學齡兒童約需50~80cal。 總熱量長期供給不足, 可使小兒發育緩慢、體重不增。
Advertisiment
若總熱量長期供給過多, 易發生。
(二).營養素的需要:人類生存所需的營養物質有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每g蛋白質或醣產熱4cal, 每g脂肪產熱9cal。
(1).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主要成分, 肌肉及神經細胞內含量最多。 蛋白質是免疫抗體、激素、消化酶等物質不可缺少的成份。 小兒不僅需要蛋白質來補充消耗, 還要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母乳餵養的嬰兒約需2~2.5g/kg/d, 牛乳餵養則需3~4g, 混合膳食餵養約需3g, 學齡前兒童約需蛋白質3~3.5g/kg/d, 學齡兒童約需2~2.5g, 成人約需5gkg/d。 食物中乳類、蛋類、肉、魚和豆類, 蛋白質含量較多。
蛋白質中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較植物蛋白質為優, 米麥類植物蛋白質缺少賴氨酸, 豆類蛋白質缺少蛋氨酸和胱氨酸,
Advertisiment
故混合供給小兒營養是合理的。 在規定乳幼兒膳食時, 動物蛋白質應不少於所需蛋白質的一半。 若小兒長期缺乏蛋白質, 會發生營養不良, 如發育停滯、肌肉鬆弛、、水腫等。 如供給蛋白質過多, 可致食欲減退、、和等;
(2).脂肪:是細胞膜和細胞核的組成所必需, 也是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 脂肪能防止體熱的消散, 保護臟器不受損傷和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嬰幼兒飲食中脂肪供給的熱量約占總熱量35%, 嬰幼兒約需脂肪4g/kg/d, 學齡前小兒約需2~3g, 學齡期約需2~2.5g。 脂肪來源於食物中的動物油、植物油、奶油、蛋黃、肉類、魚類等, 也可在一定條件下由攝入的醣類和蛋白質轉化而來。
長期缺乏脂肪的小兒, 能體重下降、皮膚乾燥易發生脫屑, 還容易發生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如供給脂肪過多,可引起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和發生酸中毒。人乳餵養約95%的脂肪被吸收(因人乳中含脂肪分解酶),半乳餵養者僅有80~85%的脂肪被吸收,未被吸收的脂肪隨糞便排出體外;
(3).醣類:是熱量供應的主要來源,其供熱量約占總熱量的50%,醣類能節省蛋白質的消耗量和協助脂肪氧化。醣類在被身體吸收之前,須將雙糖、多糖變成單糖,然後被吸收並在肝內凝縮為糖原儲存備用。食物中乳類、穀類、豆類、水果、蔬菜中均含醣。嬰兒約需12g/kg/d,2歲以上需8~12g。醣類缺乏時,身體便動用脂肪和蛋白質作為能(熱)量來源,醣類供給充足時,部分醣類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內,剩餘醣類能轉化成脂肪。嬰兒飲食內過多供給醣類,最初其體重可迅速增長,日久則肌肉鬆軟、面色蒼白呈虛胖樣,實為不健康的表現。故蛋白質、脂肪和醣類三者的供給,須有適當的比例才能發揮各自的良好作用;
(4).維生素:是維持正常生長及調節生理機能所必須的物質並與酶有密切關係,每日需要量很少,多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需從食物中攝取。與小兒營養關係密切的有維生素A、B1、B2、煙酸、維生素B6、B12、C、D、E、K及葉酸等。維生素對嬰幼兒營養尤其重要,若缺乏會影響發育,還會出現某種維生素缺乏症;
(5).礦物質:有重要的調節生理作用,乳幼兒最容易缺乏的礦物質是鈣和鐵。鈣在人體礦物質中占最大分量,99%的鈣存在骨骼中也是的主要成分。僅1%存在於血漿中,其中一半與蛋白質結合,另一半游離在體液中。小兒在生長發育期需鈣量較成人多,每日需1g左右。
鐵的主要功能是製造血紅蛋白及肌蛋白,還是細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統的主要成分。乳類內僅含微量鐵,故自生後3~4月起應添加含鐵的食物如蛋黃、肝、菜末等。乳兒約須鐵1mg/kg/d,長期缺鐵可發生貧血;
(6).水:水是人體最重要的物質,營養的運輸、代謝的進行均需要水份。小兒的新陳代謝旺盛,需水量相對多些,加上小兒活動量大,體表面積相對的大,水分蒸發多,所以需要增加水的供給量。乳幼兒約需100~150ml/kg/d,隨著年齡增長,水需要量相對減少。若攝水量少於60ml/kg/d,可能發生脫水症狀,若攝水量超過正常需要量,多餘的水能從尿中排泄,如心、腎、功能不全時,能發生水中毒。
正常小兒每日營養素需要量(包括能量需要)

年齡:0~1(歲)蛋白質:人奶1.7g/kg,牛奶3~4g/kg,植物蛋白更高;脂肪:4~6g/kg;糖:12g/kg;維生素A:2000IU、B1 0.3mg;每日量:C35mg;D:400IU;礦物質:鈣0.4~0.5g;鐵10~15mg;水:100~150ml/kg;能量:100~120cal/kg漸減;
年齡:2~3(歲)蛋白質:3.5g/kg;脂肪:漸減少:糖:10g/kg;維生素A:2000IU、B1 0.7mg;每日量:C40mg;D:400IU;礦物質:鈣0.8、鐵15mg;水:100ml/kg;能量:100cal/kg;
年齡:4~6(歲)蛋白質:3.0g/kg;糖:漸減少;維生素A:2500IU、B1 0.9mg;每日量:C40mg;D:400IU;礦物質:鈣:0.8.鐵10mg;水:80ml/kg;能量:90cal/kg;
年齡:7~12(歲)蛋白質:2.5~2g/kg;脂肪:3g/kg;維生素A:3300IU、B1 1.2mg;每日量:C40mg;D:400IU;礦物質:鈣0.8g.鐵10mg;水:70~60ml/kg;能量:80cal/kg;
年齡:13~14(歲)蛋白質:1.5~1g/kg;維生素A:5000IU.B1 1.5mg;每日量:C45mg;D:400IU;礦物質:鈣1.2g.鐵18mg;水:60~50ml/kg;能量:60cal/kg。

三.嬰幼兒餵養:嬰幼兒時期的餵養是很重要的,小兒除生理活動需要的營養外,還有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在餵養中應注意各種營養物質充分供給,但要照顧到新陳代謝、消化功能和生理解剖的特點。使小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又不發生消化功能紊亂,故應強調合理餵養。
(一).母乳餵養: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特別是生後個月內,應儘量採用母乳餵養。
(1).母乳餵養的優點:母乳營養價值高且容易消化吸收,它具備嬰兒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三者的比例(1:3:6)很適宜。人乳含有免疫球蛋白(初乳中尤多)和乳鐵蛋白,都有增強嬰兒免疫力的作用。人乳中含有一種多粘糖,間接對大腸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人乳餵養的嬰兒很少發生。人乳所含鈣、磷比例較適當,能較好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母親可因哺乳刺激產生催乳素,有促進子宮收縮及復原的作用,因此哺乳對母親也是有益的;
(2).人乳的成分:嬰兒出生後12天以內,母親乳汁為初乳,13天至1個月乳汁為過渡乳,2~9個月的乳汁為成熟乳,9個月以後乳汁為晚乳。初乳脂肪含量多,成熟乳蛋白質含量較初乳少,脂肪較初乳多;
人奶、牛奶、羊奶成分及熱量比較(100ml)

成分 人奶 牛奶 羊奶

水(ml) 87.5 87.5 86.9

蛋白質(g) 1.2 3.5 3.8

乳糖(g) 7.5 4.8 5.0

脂肪(g) 3.5 3.5 4.1

鈣(mg) 34.0 120.0 140.0

磷(mg) 15.0 90.0 106.0

鐵(mg) 0.1 0.1 0.1

維生素D(IU) 較多 較少 較少

細菌 幾乎無菌 易污染細菌 易污染細菌
能量(cal) 68.0 66.0 71.0
(3).哺乳方法:出生後6~12小時內可不餵奶,但應喂少量水,以後每隔3~4小時喂水1次。餵奶約為24小時6~7次,隨著小兒月齡增加,餵奶次數可逐漸減至5次,夜間可停喂1次。每次餵奶約為15~20分鐘,如嬰兒饑餓啼哭可提前,嬰兒熟睡也可推遲餵奶,以吃飽為宜。無規律餵奶日久,可致嬰兒消化不良及母親乳汁分泌減少。兩次餵奶之間應喂少量開水或淡糖水。餵奶的姿勢最好是母親起坐抱著小兒餵奶。餵奶前先將乳☆禁☆頭洗乾淨,擠出頭幾滴乳汁再開始餵奶。餵奶時先吸盡一側再吸另一側,這樣可使乳汁分泌增多。餵奶後可將小兒抱起使伏在母親肩上,用手輕輕拍背,使咽下的空氣排出以免溢奶。餵奶期間,奶母或母親不可過勞,生活有規律情緒愉快,睡眠充足及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多吃蔬菜、蛋類和豆類,盡可能少用或不用藥物,以免影響小兒。母親患活動性、肝炎、嚴重的心腎疾病或精神病應停止哺乳。母親患呼吸道感染應在餵奶時戴口罩或停止餵奶。患暫不能以患側餵奶,應定時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利乳汁的分泌。若乳汁分泌過少,奶母應適當調節飲食、有足夠的休息和減少精神緊張。可試用中藥黃芪、黨參、當歸、王不留行各10g水煎服。
(二).人工餵養:是指生後最初幾個月起就完全用其他食品代替母乳餵養稱人工餵養。食品有動物奶或其他代乳品。人工餵養方法很多,可根據具體條件和習慣結合小兒的月齡、體質、消化能力,盡可能做到合理餵養。但人工餵養的缺點很多,3~6月以內的嬰兒,應盡可能爭取母乳餵養以後再改用人工餵養。
(1).鮮牛乳:是人工餵養中較好的代乳品,取回牛乳後應放冷處或冰箱內,但時間不宜過久。食前應煮沸消毒,乳具應消毒並保持清潔。為有利於消化吸收,生後2周以內的嬰兒或消化功能差、體質差的小兒在食用牛乳時,應加水或米湯稀釋成3:1(3份牛乳:1份水)或2:1(2份牛乳:1份水)後消毒(約煮沸3分鐘)哺喂,以後逐漸過渡到全乳,一般1~2個月便可適應全乳。但要根據小兒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牛乳含糖量較少,可在3:1稀釋牛乳中加5%的糖。牛乳含維生素C少,並在煮沸時被破壞,因此需適量加入維生素C或果汁。牛乳需要量,嬰兒700ml/d已足夠,如認為不夠可加輔食。水的總需量一般按150ml/kg/d計算,若除去牛乳水份,可按需加水40~50ml/kg/d計算。夏日可在2次餵奶間加水1次;
(2).鮮羊乳:羊乳的成分和營養價與牛乳相似,稀釋法相同,但葉酸含量較少,需要補加。食用前應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3).全脂奶粉:較鮮牛乳易於消化並易於保存。奶液配製按重量1:8即乳粉1份(g)加水8g即可,用時加適量糖必要時加維生素C;
(4).煉乳:含糖量較高,蛋白質及脂肪含量低些,維生素B及C大多損失。食前按煉乳1份加水5份配製,若長期食用宜加些炒熟的黃豆粉,以補蛋白質的不足;
(5).脫脂乳:此乳脂肪含量少,適用於腹瀉及消化功能不良的嬰兒,不宜作為正常食品;
(6).酸乳:能使胃內酸度增高,有助於消化。餵奶時加適量糖不必稀釋,但要在奶並外加溫。適用於消化功能差或未成熟兒;
(7).代乳品:種類很多如黃豆粉、黃豆漿、代乳粉、代乳糕等。可根據小兒具體情況選用。人工餵養技術十分重要,將代乳品配製好以後消毒保存或放冰箱內,食前煮沸數分鐘。喂前溫度適宜,奶並底抬高並須人照顧,以防嗆入氣管。奶瓶、乳☆禁☆頭應保持清潔,至少每日煮沸消毒。
(三).混合餵養:母乳不足或因故不能按時哺乳時,可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補充餵養。混合餵養比單純人工餵養好。如母乳不足,可在2次母乳之間喂代乳品1次,最好母乳不少於1日3次。
(四).斷奶:一般在生後5~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逐漸減少餵奶次數,爭取1歲左右完全斷奶。但不宜在夏季或小兒患病期間斷奶,此時可延緩斷奶時間,但最好不超過一歲半。斷奶應逐漸進行,開始每日減少1次餵奶,以其他食品代替。同時注意如無消化不良,用同樣方法餵養5~10天。以後逐漸減少餵奶次數和增加其他食品次數。應注意斷奶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引起消化紊亂。
(五).輔助食品的添加: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無論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都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為彌補乳類缺乏各種營養物質及熱量的不足,必需按時添加輔助食品,同時也為順利斷奶準備條件。添加輔食的品種、數量及時間,應根據小兒的月齡、消化功能、營養需要以及健康狀況來決定。
(1).添加輔食的原則:添加輔食應循序漸進而有規律,一般生後3個月起即可添加輔食,宜由少量及一種食品開始,逐漸增加,開始可給稀液食品漸至粘稠,經過適應數日,如無消化不良可再加量或增加品種。添加輔食應注意清潔衛生,選擇食物要新鮮易消化,餐具要保持清潔按時消毒。母親在接觸小兒的食品及餐具前都要洗手;
嬰兒增添的輔助食品

年齡:

1~2月:稀米湯、果汁、番茄、水果;

3~4月:爛粥、米粉糊、雞蛋黃、新鮮菜湯;

6~7月:饅頭片、餅乾、米粥、菜泥、蒸雞蛋、煮熟的水果;

8~9月:面片、爛麵條、雞蛋、肉末、豆腐、山芋、土豆、碎菜;

10~12月:蛋類、煮爛的肉、魚、軟飯、豆漿;

1~2歲:各類軟食、少量日常食品。

(2).添加輔食的品種:生後2個月便可逐漸給魚肝油滴劑、新鮮果汁、桔液、蕃茄汁和葡萄汁等,這是補充維生素的A、D、C的需要,生後5個月起,可添加菜湯、菜泥、爛稀粥和米麵糊。7~8個月可開始給水果泥或煮熟的水果、蒸雞蛋糕、米粥、爛面片、肉末、豆腐和土豆等,也可吃饅頭或餅乾。從生後10個月開始可逐漸喂軟飯、煮爛的肉和魚以及蛋類或碎菜。
(六).幼兒膳食:滿周歲以上的小兒,乳齒已出齊,應以穀類為主食,乳類不必過多,此時可給豆製品、魚類、蛋類和肝。也可給餅乾、烤饅頭片、麵包、爛米飯等。適當給菠菜和水果,要養成習慣按時進食,不吃零食。

還容易發生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如供給脂肪過多,可引起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和發生酸中毒。人乳餵養約95%的脂肪被吸收(因人乳中含脂肪分解酶),半乳餵養者僅有80~85%的脂肪被吸收,未被吸收的脂肪隨糞便排出體外;
(3).醣類:是熱量供應的主要來源,其供熱量約占總熱量的50%,醣類能節省蛋白質的消耗量和協助脂肪氧化。醣類在被身體吸收之前,須將雙糖、多糖變成單糖,然後被吸收並在肝內凝縮為糖原儲存備用。食物中乳類、穀類、豆類、水果、蔬菜中均含醣。嬰兒約需12g/kg/d,2歲以上需8~12g。醣類缺乏時,身體便動用脂肪和蛋白質作為能(熱)量來源,醣類供給充足時,部分醣類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內,剩餘醣類能轉化成脂肪。嬰兒飲食內過多供給醣類,最初其體重可迅速增長,日久則肌肉鬆軟、面色蒼白呈虛胖樣,實為不健康的表現。故蛋白質、脂肪和醣類三者的供給,須有適當的比例才能發揮各自的良好作用;
(4).維生素:是維持正常生長及調節生理機能所必須的物質並與酶有密切關係,每日需要量很少,多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需從食物中攝取。與小兒營養關係密切的有維生素A、B1、B2、煙酸、維生素B6、B12、C、D、E、K及葉酸等。維生素對嬰幼兒營養尤其重要,若缺乏會影響發育,還會出現某種維生素缺乏症;
(5).礦物質:有重要的調節生理作用,乳幼兒最容易缺乏的礦物質是鈣和鐵。鈣在人體礦物質中占最大分量,99%的鈣存在骨骼中也是的主要成分。僅1%存在於血漿中,其中一半與蛋白質結合,另一半游離在體液中。小兒在生長發育期需鈣量較成人多,每日需1g左右。
鐵的主要功能是製造血紅蛋白及肌蛋白,還是細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統的主要成分。乳類內僅含微量鐵,故自生後3~4月起應添加含鐵的食物如蛋黃、肝、菜末等。乳兒約須鐵1mg/kg/d,長期缺鐵可發生貧血;
(6).水:水是人體最重要的物質,營養的運輸、代謝的進行均需要水份。小兒的新陳代謝旺盛,需水量相對多些,加上小兒活動量大,體表面積相對的大,水分蒸發多,所以需要增加水的供給量。乳幼兒約需100~150ml/kg/d,隨著年齡增長,水需要量相對減少。若攝水量少於60ml/kg/d,可能發生脫水症狀,若攝水量超過正常需要量,多餘的水能從尿中排泄,如心、腎、功能不全時,能發生水中毒。
正常小兒每日營養素需要量(包括能量需要)

年齡:0~1(歲)蛋白質:人奶1.7g/kg,牛奶3~4g/kg,植物蛋白更高;脂肪:4~6g/kg;糖:12g/kg;維生素A:2000IU、B1 0.3mg;每日量:C35mg;D:400IU;礦物質:鈣0.4~0.5g;鐵10~15mg;水:100~150ml/kg;能量:100~120cal/kg漸減;
年齡:2~3(歲)蛋白質:3.5g/kg;脂肪:漸減少:糖:10g/kg;維生素A:2000IU、B1 0.7mg;每日量:C40mg;D:400IU;礦物質:鈣0.8、鐵15mg;水:100ml/kg;能量:100cal/kg;
年齡:4~6(歲)蛋白質:3.0g/kg;糖:漸減少;維生素A:2500IU、B1 0.9mg;每日量:C40mg;D:400IU;礦物質:鈣:0.8.鐵10mg;水:80ml/kg;能量:90cal/kg;
年齡:7~12(歲)蛋白質:2.5~2g/kg;脂肪:3g/kg;維生素A:3300IU、B1 1.2mg;每日量:C40mg;D:400IU;礦物質:鈣0.8g.鐵10mg;水:70~60ml/kg;能量:80cal/kg;
年齡:13~14(歲)蛋白質:1.5~1g/kg;維生素A:5000IU.B1 1.5mg;每日量:C45mg;D:400IU;礦物質:鈣1.2g.鐵18mg;水:60~50ml/kg;能量:60cal/kg。

三.嬰幼兒餵養:嬰幼兒時期的餵養是很重要的,小兒除生理活動需要的營養外,還有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在餵養中應注意各種營養物質充分供給,但要照顧到新陳代謝、消化功能和生理解剖的特點。使小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又不發生消化功能紊亂,故應強調合理餵養。
(一).母乳餵養: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特別是生後個月內,應儘量採用母乳餵養。
(1).母乳餵養的優點:母乳營養價值高且容易消化吸收,它具備嬰兒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三者的比例(1:3:6)很適宜。人乳含有免疫球蛋白(初乳中尤多)和乳鐵蛋白,都有增強嬰兒免疫力的作用。人乳中含有一種多粘糖,間接對大腸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人乳餵養的嬰兒很少發生。人乳所含鈣、磷比例較適當,能較好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母親可因哺乳刺激產生催乳素,有促進子宮收縮及復原的作用,因此哺乳對母親也是有益的;
(2).人乳的成分:嬰兒出生後12天以內,母親乳汁為初乳,13天至1個月乳汁為過渡乳,2~9個月的乳汁為成熟乳,9個月以後乳汁為晚乳。初乳脂肪含量多,成熟乳蛋白質含量較初乳少,脂肪較初乳多;
人奶、牛奶、羊奶成分及熱量比較(100ml)

成分 人奶 牛奶 羊奶

水(ml) 87.5 87.5 86.9

蛋白質(g) 1.2 3.5 3.8

乳糖(g) 7.5 4.8 5.0

脂肪(g) 3.5 3.5 4.1

鈣(mg) 34.0 120.0 140.0

磷(mg) 15.0 90.0 106.0

鐵(mg) 0.1 0.1 0.1

維生素D(IU) 較多 較少 較少

細菌 幾乎無菌 易污染細菌 易污染細菌
能量(cal) 68.0 66.0 71.0
(3).哺乳方法:出生後6~12小時內可不餵奶,但應喂少量水,以後每隔3~4小時喂水1次。餵奶約為24小時6~7次,隨著小兒月齡增加,餵奶次數可逐漸減至5次,夜間可停喂1次。每次餵奶約為15~20分鐘,如嬰兒饑餓啼哭可提前,嬰兒熟睡也可推遲餵奶,以吃飽為宜。無規律餵奶日久,可致嬰兒消化不良及母親乳汁分泌減少。兩次餵奶之間應喂少量開水或淡糖水。餵奶的姿勢最好是母親起坐抱著小兒餵奶。餵奶前先將乳☆禁☆頭洗乾淨,擠出頭幾滴乳汁再開始餵奶。餵奶時先吸盡一側再吸另一側,這樣可使乳汁分泌增多。餵奶後可將小兒抱起使伏在母親肩上,用手輕輕拍背,使咽下的空氣排出以免溢奶。餵奶期間,奶母或母親不可過勞,生活有規律情緒愉快,睡眠充足及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多吃蔬菜、蛋類和豆類,盡可能少用或不用藥物,以免影響小兒。母親患活動性、肝炎、嚴重的心腎疾病或精神病應停止哺乳。母親患呼吸道感染應在餵奶時戴口罩或停止餵奶。患暫不能以患側餵奶,應定時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利乳汁的分泌。若乳汁分泌過少,奶母應適當調節飲食、有足夠的休息和減少精神緊張。可試用中藥黃芪、黨參、當歸、王不留行各10g水煎服。
(二).人工餵養:是指生後最初幾個月起就完全用其他食品代替母乳餵養稱人工餵養。食品有動物奶或其他代乳品。人工餵養方法很多,可根據具體條件和習慣結合小兒的月齡、體質、消化能力,盡可能做到合理餵養。但人工餵養的缺點很多,3~6月以內的嬰兒,應盡可能爭取母乳餵養以後再改用人工餵養。
(1).鮮牛乳:是人工餵養中較好的代乳品,取回牛乳後應放冷處或冰箱內,但時間不宜過久。食前應煮沸消毒,乳具應消毒並保持清潔。為有利於消化吸收,生後2周以內的嬰兒或消化功能差、體質差的小兒在食用牛乳時,應加水或米湯稀釋成3:1(3份牛乳:1份水)或2:1(2份牛乳:1份水)後消毒(約煮沸3分鐘)哺喂,以後逐漸過渡到全乳,一般1~2個月便可適應全乳。但要根據小兒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牛乳含糖量較少,可在3:1稀釋牛乳中加5%的糖。牛乳含維生素C少,並在煮沸時被破壞,因此需適量加入維生素C或果汁。牛乳需要量,嬰兒700ml/d已足夠,如認為不夠可加輔食。水的總需量一般按150ml/kg/d計算,若除去牛乳水份,可按需加水40~50ml/kg/d計算。夏日可在2次餵奶間加水1次;
(2).鮮羊乳:羊乳的成分和營養價與牛乳相似,稀釋法相同,但葉酸含量較少,需要補加。食用前應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3).全脂奶粉:較鮮牛乳易於消化並易於保存。奶液配製按重量1:8即乳粉1份(g)加水8g即可,用時加適量糖必要時加維生素C;
(4).煉乳:含糖量較高,蛋白質及脂肪含量低些,維生素B及C大多損失。食前按煉乳1份加水5份配製,若長期食用宜加些炒熟的黃豆粉,以補蛋白質的不足;
(5).脫脂乳:此乳脂肪含量少,適用於腹瀉及消化功能不良的嬰兒,不宜作為正常食品;
(6).酸乳:能使胃內酸度增高,有助於消化。餵奶時加適量糖不必稀釋,但要在奶並外加溫。適用於消化功能差或未成熟兒;
(7).代乳品:種類很多如黃豆粉、黃豆漿、代乳粉、代乳糕等。可根據小兒具體情況選用。人工餵養技術十分重要,將代乳品配製好以後消毒保存或放冰箱內,食前煮沸數分鐘。喂前溫度適宜,奶並底抬高並須人照顧,以防嗆入氣管。奶瓶、乳☆禁☆頭應保持清潔,至少每日煮沸消毒。
(三).混合餵養:母乳不足或因故不能按時哺乳時,可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補充餵養。混合餵養比單純人工餵養好。如母乳不足,可在2次母乳之間喂代乳品1次,最好母乳不少於1日3次。
(四).斷奶:一般在生後5~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逐漸減少餵奶次數,爭取1歲左右完全斷奶。但不宜在夏季或小兒患病期間斷奶,此時可延緩斷奶時間,但最好不超過一歲半。斷奶應逐漸進行,開始每日減少1次餵奶,以其他食品代替。同時注意如無消化不良,用同樣方法餵養5~10天。以後逐漸減少餵奶次數和增加其他食品次數。應注意斷奶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引起消化紊亂。
(五).輔助食品的添加: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無論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都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為彌補乳類缺乏各種營養物質及熱量的不足,必需按時添加輔助食品,同時也為順利斷奶準備條件。添加輔食的品種、數量及時間,應根據小兒的月齡、消化功能、營養需要以及健康狀況來決定。
(1).添加輔食的原則:添加輔食應循序漸進而有規律,一般生後3個月起即可添加輔食,宜由少量及一種食品開始,逐漸增加,開始可給稀液食品漸至粘稠,經過適應數日,如無消化不良可再加量或增加品種。添加輔食應注意清潔衛生,選擇食物要新鮮易消化,餐具要保持清潔按時消毒。母親在接觸小兒的食品及餐具前都要洗手;
嬰兒增添的輔助食品

年齡:

1~2月:稀米湯、果汁、番茄、水果;

3~4月:爛粥、米粉糊、雞蛋黃、新鮮菜湯;

6~7月:饅頭片、餅乾、米粥、菜泥、蒸雞蛋、煮熟的水果;

8~9月:面片、爛麵條、雞蛋、肉末、豆腐、山芋、土豆、碎菜;

10~12月:蛋類、煮爛的肉、魚、軟飯、豆漿;

1~2歲:各類軟食、少量日常食品。

(2).添加輔食的品種:生後2個月便可逐漸給魚肝油滴劑、新鮮果汁、桔液、蕃茄汁和葡萄汁等,這是補充維生素的A、D、C的需要,生後5個月起,可添加菜湯、菜泥、爛稀粥和米麵糊。7~8個月可開始給水果泥或煮熟的水果、蒸雞蛋糕、米粥、爛面片、肉末、豆腐和土豆等,也可吃饅頭或餅乾。從生後10個月開始可逐漸喂軟飯、煮爛的肉和魚以及蛋類或碎菜。
(六).幼兒膳食:滿周歲以上的小兒,乳齒已出齊,應以穀類為主食,乳類不必過多,此時可給豆製品、魚類、蛋類和肝。也可給餅乾、烤饅頭片、麵包、爛米飯等。適當給菠菜和水果,要養成習慣按時進食,不吃零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