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骨骼發育關鍵時期

嬰幼兒骨組織中的水分和有機物質(骨膠元)多, 而無機鹽(磷酸鈣、碳酸鈣)少, 也因為, 嬰幼兒骨的這些結構特點使嬰幼兒骨的彈性較好而堅固性較差, 所以幼兒的骨不易完全折斷, 但易於發生彎曲和變形。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響嬰幼兒骨骼發育呢?

1.床墊起不到支持作用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身體骨骼的大部位都容易變形, 因此, 為嬰幼兒選擇一張有支撐力的小床墊, 才是解決之本。

2.與父母同床睡

與父母同床睡會使嬰幼兒的頭、面部習慣性地向一側傾斜, 形成習慣性或姿勢性斜頸(一側臉大一側臉小),

Advertisiment
俗稱歪脖子。 姿勢性斜頸一般都是由於不良睡姿、抱姿哺乳習慣或一些眼科異常影響形成。

3.與父母牽手走

嬰幼兒骨骼硬度差、彈性大。 尤其兩歲以下孩子剛學會走路, 家長長時間單側向上牽領走, 孩子重心易發生偏移, 這對骨骼發育不利。 另外由於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狀韌帶薄弱, 也易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 因此, 牽手走應該注意左右手交換、輕輕領著孩子小手。

4.嬰幼兒走路過早

由於嬰幼兒出生時骨骼正處於發育時期, 沒有完全鈣化, 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 孩子一歲以內就學著走, 由於站立不穩, 就會向內或向外用力, 導致兩邊軟骨發育不平衡, 時間久了, 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育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

Advertisiment
即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

5.不正確的坐立姿勢

嬰幼兒時期由於脊柱的兩塊椎骨之間的軟骨特別發達, 生理彎曲尚未固定, 幼兒骨質比較柔軟有彈性, 很容易變形。 幫助孩子保持正確的坐、立、行姿勢, 不要讓孩子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 以免引起骨骼變形, 走路要挺胸抬頭, 預防孩子形成駝背。

嬰幼兒骨骼發育關鍵時期

1、頭顱骨發育:根據頭圍大小、前、後囟及骨縫閉合情況, 來衡量顱骨的發育。

前囟: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 前囟對邊中點連線的長度在出生時約1.5~2cm, 6個月變小, 1~1.5歲時閉合。

後囟: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形間隙。 出生時很小或已閉合, 至遲於生後6-8周閉合。

顱骨縫:出生時尚分離,

Advertisiment
約於3-4 個月時閉合。

囟門和骨縫的閉合反應顱骨骨化過程。

前囟檢查在兒科臨床很重要, 早閉或過小見於小頭畸形;遲閉、過大見於佝僂病、克汀病;前囟飽滿常示顱內壓增高, 見於腦積水、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前囟凹陷見於脫水、極度消瘦小兒。

2、脊柱的發育:脊柱的增長反映脊椎骨的發育, 出生後第一年脊柱增長較下肢快, 1歲以後則落後於下肢的增長。

3個月會抬頭, 脊柱形成第一個彎曲(頸前凸;);6個月會坐, 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胸後凸);1歲會走, 脊柱形成第三個彎曲(腰前凸)。 至6-7歲時韌帶發育後, 這些彎曲才固定。 坐、立、行姿勢不正及骨骼病變可引起脊柱發育異常或造成畸形。

3、骨化中心的發育:一般攝左手X線片瞭解腕部骨化中心情況以瞭解骨骼發育情況:正常嬰兒在出生4-6個月出現2 個骨化中心(頭骨及鉤骨),

Advertisiment
3歲時出現4個骨化中心(三角骨、下橈骨骺);6歲時7個(月骨、大、小多角骨);8歲時9個(舟骨, 下尺骨骺);10歲時出齊10個(豆狀骨)。 故1-9歲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約為其歲數加1.患呆小病、生長激素缺乏症、腎小管酸中毒等時骨齡明顯落後,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中樞性性☆禁☆早☆禁☆熟時骨骼發育過快, 出現早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