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子宮供氧不足會致嬰兒日後患心血管疾病

早期研究已揭示高海拔地區孕婦、吸煙或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子宮會供氧不足, 使得胎兒得不到足夠的氧氣。 雖然這些胎兒能在出生以前就適應了供氧不足的子宮環境, 並且能存活下來, 但低氧環境造成的傷害已經埋下疾病的誘因, 嬰兒到了成年期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高。
近日, 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當胎兒長期處於供氧不足的子宮環境下, 胚胎心臟功能會發生變化, 主動脈壁變厚, 血液不易流動。 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或許在嬰兒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 研究人員認為孕婦子宮內缺氧環境可能對胎兒成長過程中心臟健康有損害。
Advertisiment

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英國劍橋大學生理學家Dino-Giussani認為孕婦子宮內氧氣含量低的話, 自由基的高活性反應分子會導致應激反應從而使胎兒心血管系統受到損害。
Dino-Giussani為了驗證這一假說, 設了4組妊娠大鼠, 其中2組大鼠在低氧環境下飼養, 2組正常對照組的大鼠在含氧量正常的環境下飼養。 低氧環境下的老鼠放置於含氧量為13%的小室內, 正常對照組老鼠放置於含氧量為21%的正常環境中。 同時, 一組低氧環境下飼養的老鼠以及一組正常對照組的老鼠每天給予含維生素C的水(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
結果發現那些未給予含維生素C的水組的低氧環境下飼養的孕鼠所生的幼鼠心臟主動脈壁明顯增厚,
Advertisiment
超過正常組老鼠170%。 而且, 心臟氧化應激的信號分子如熱休克蛋白等生物標記物含量也增多。 大約4個月後, 幼鼠成年時心臟博動的頻率比正常環境下飼養的老鼠所生小鼠要快, 但跳動很微弱。 幼鼠的大動脈也容易出現阻塞現象, 引發心血管疾病。 但飲用含維生素C的水的低氧環境下飼養的孕鼠所生小鼠在未成年以及成年後, 上述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卻沒有出現。
研究結果表明老鼠胎兒處於低氧環境下, 孕鼠子宮受到氧化應激以致幼鼠在成年後心血管系統受到損害, 但維生素C能有效地改善這一症狀。
Dino-Giussani等人下一步研究重點將放在人類胚胎的需氧量水準上,
Advertisiment
尤其是考察那些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妊娠婦女所生嬰兒的心臟狀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