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惡露變化分三個階段
惡露的排出, 一共要經歷三個階段, 不同階段的惡露具有不同的特點。
第一階段是在產後的3-6天, 由於惡露內血液成分較多, 故呈紅色, 稱為血性惡露;
第二階段為產後7-14天, 由於此期間惡露中所含血液量較少, 主要成分為壞死蛻膜組織和粘液, 故呈粉紅色, 稱為漿液性惡露;
第三階段為產後2-3周, 惡露內含有大量白細胞、表皮細胞及部分蛻膜組織, 呈白色, 稱為白色惡露。
產後惡露排出所需時間一般是在3個星期左右, 適當服用益母草製劑, 有協助子宮收縮、促進子宮恢復、減少惡露排出量、縮短惡露排出時間的作用。
Advertisiment
二、惡露不盡, 警惕子宮恢復不良
新媽咪作為當事人, 可以通過每天惡露的排出量、色澤和氣味的變化, 及時掌握自身子宮的恢復情況。
臨床上常出現產婦惡露不盡的情況, 醫學上是指產後6周惡露未淨或伴有不規律子宮出血。 這種情況與順產和剖宮產沒有多大的關係, 反而與產婦產後休養好壞、是否母乳餵養有關。 產後惡露延長會導致局部和全身感染, 嚴重者可發生敗血症。
對子宮復舊不良, 醫生會注意分娩過程中有無宮腔內操作, 胎盤、胎膜是否經過檢查, 子宮復舊如何等情況。 必要時可做診斷性刮宮, 刮出物送病理檢查, 並使用子宮收縮劑如麥角新堿、益母膏等促進子宮收縮,
Advertisiment
三、如何辨別惡露異常?
正常情況下, 產後惡露都會遵循三個階段, 一個月左右基本停止, 出血量一般從多到少, 伴隨有血腥味, 卻不臭。 那麼, 新媽咪要如何來辨別自己的惡露是否異常呢?
1、警惕2種情況下出血量增多。
剛剛分娩後, 如果出血量增多, 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產道裂傷、胎盤殘留及有凝血功能異常造成, 這種情況屬於“產後出血”而不是惡露那麼簡單。 這個時候多發生在醫院, 現場也能得到醫務人員的及時處理而化險為夷。
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分娩後2-3周出血量突然增多, 甚至發生大出血, 這就有可能是胎盤附著部位子宮復舊不良、胎盤胎膜或蛻膜殘留、子宮切口感染。
2、警惕惡露量時多時少。
Advertisiment
異常惡露一般表現為色紫黯如敗醬色或洗肉色, 有惡臭氣味, 同時可伴有發熱、腹痛、子宮壓痛, 持續時間過長, 反反復複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一般是由於宮頸糜爛、宮頸息肉, 甚至宮頸癌等。
如果僅僅是惡露時間延長, 超過正常時間, 量少, 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變, 也無氣味, 也屬於異常。 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 可能是子宮復舊不良、產婦體質差氣虛、內分泌失調。
四、產後幫助子宮修復的妙招
妙招一:及時排尿
產後, 醫生常常會囑咐媽媽要儘早排尿, 一般在產後4小時小便。 因為在分娩過程中, 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 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 都容易發生尿瀦留, 使膀胱脹大,
Advertisiment
妙招二:產褥期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後要臥床, 怕受涼。 不過, 產後6~8小時, 媽媽在疲勞消除後最好別“賴床”, 第二天儘量下床活動, 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 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禁☆頭也能幫助子宮收縮。 因此, 不妨在產後讓寶寶儘早吃母乳, 只要寶寶一吸吮, 子宮就會收縮, 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 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 沒有餵奶的媽媽, 也可以採取按摩乳☆禁☆房或是熱敷乳☆禁☆房的方式, 刺激乳☆禁☆頭。
妙招四:別當髒媽媽
分娩後沐浴, 對媽媽來說有益無害。 如果是正常分娩, 沐浴能使外☆禁☆陰傷口及周圍的細菌不易停留, 還能促進外☆禁☆陰傷口血液迴圈,
Advertisiment
妙招五:按摩
在產後初期經常按摩子宮底, 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 也是刺激恢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