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而令人困惑的婦科疾病。 病因不明。 此病一般僅見於生育年齡的婦女, 以30~40歲婦女居多, 初期前無發病, 絕經後異位元內膜組織可逐漸萎縮吸收, 妊娠或用性激素可抑制卵巢功能, 暫時阻止此病發展, 故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一種性激素依賴性疾病。 其發病率不斷增高, 在性成熟婦女中, 異位症的發生率為1%~15%。
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表現
1、痛經及慢性下腹疼痛
患者以繼發性、漸進性加劇的痛經為特點, 以下腹部及肛門墜脹痛為主, 可於月經前1~2天開始, 月經後消失,
Advertisiment
2、月經失調
15%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可有經量增多, 經期延長或點滴出血。 是由於卵巢被異位囊腫所破壞, 或者卵巢被粘連包裹致卵巢功能紊亂而引起月經失調;同時患者常合併有子宮肌瘤或者子宮腺肌瘤也可致月經過多或者經期延長等。
3、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常伴不孕, 並已成為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Advertisiment
4、性☆禁☆交痛
30%左右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常訴性☆禁☆交痛。 多由於機械性刺激所致。 發生於子宮直腸陷凹、陰☆禁☆道直腸隔的子宮內膜異位元症, 使周圍組織腫脹, 纖維化, 性☆禁☆交時使子宮收縮向上升提而發生疼痛。 性☆禁☆交痛的程度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部位有關, 如骶骨韌帶部位的異位結節, 子宮粘連後低固定, 陶氏腔封閉者性☆禁☆交痛的程度加劇。
5、腸道症狀
如果內膜異位病灶位於子宮直腸陷凹及直腸附近時, 在月經期因病灶充血、水腫, 刺激直腸導致肛門墜脹及便頻或排便痛, 也可出現便秘或腹瀉。 如果病灶侵犯直腸壁, 並向腸腔突出或病灶較大時可引起腸腔狹窄或腸梗阻。 少數病人如果病灶侵犯腸壁較深, 達肌層者, 由於局部腸黏膜充血、水腫可出現週期性大便帶血,
Advertisiment
6、泌尿道症狀
如果子宮內膜異位病灶位於膀胱及輸尿管時, 患者可有週期性尿頻、尿痛及血尿。 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在輸尿管罕見, 緩慢進行的輸尿管阻塞多由於盆腔子宮內膜異位元症造成盆腔周圍組織粘連或較大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擠壓, 造成輸尿管瘢痕扭曲、狹窄或者阻塞。 由於輸尿管的阻塞可形成腎盂積水和繼發性壓迫性腎萎縮。
7、其他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
如果身體其他部位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種植和生長時, 均在病變區發生週期性疼痛、出血和塊物增大, 如病灶發生於臍部、腹壁傷口及外☆禁☆陰部時。 如果病灶累及肺、胸膜或膈胸膜時,
Advertisiment
8、急腹症症狀
少數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在月經前或月經期由於囊內壓力增加, 發生囊壁穿破, 如果破口較小, 溢出物不多, 腹痛可逐漸緩解;如果破口較大, 囊內容物大量溢入腹腔, 則引起急腹症症狀, 為目前婦產科領閾值得重視的新問題。 常常被誤診為卵巢囊腫蒂扭轉、宮外孕、闌尾炎、彌漫性腹膜炎而行急診手術, 術中才證實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破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檢查(一)實驗室檢查
1.CA125(卵巢癌相關抗原)值測定
CA125是一種存在於胚胎體腔上皮副中腎導管衍生物及其贅生物組織中的一種高分子糖蛋白,
Advertisiment
2.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
抗子宮內膜抗體是一種以子宮內膜為靶抗原, 並引起一系列免疫病理反應的自身抗體, 是子宮內膜異位元症的標誌抗體。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血液、宮頸黏液、陰☆禁☆道分泌物中和子宮內膜處有抗子宮內膜抗體,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抗子宮內膜抗體的檢測率為70%~80%, 因此血清EMAb的檢測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診斷及療效觀察的有效檢查方法。
(二)影像學檢查
1.B型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為婦產科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且對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中可根據B超聲像圖的特點進行診斷,如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診斷,並可確定囊腫的位置、大小、形狀及發現婦科檢查時未觸及的包塊。
2.腹腔鏡檢查
為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最佳方法,是借助腹腔鏡直接窺視盆腔,見到異位病灶或對可見之病灶進行活檢確定診斷,並可根據鏡檢的情況決定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分期及確定治療方案。在腹腔鏡下應注意觀察子宮、輸卵管、卵巢、子宮骶骨韌帶、盆腔腹膜等部位有否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鏡下異位灶的特點為:呈紅色、青色、黑色、棕色、灰色、點狀、小泡狀、結節狀或息肉樣病灶。根據腹腔鏡檢查或手術所見情況,對子宮內膜異位症進行分期及評分。
3.X線檢查
可行單獨盆腔充氣造影、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協助診斷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盆腔充氣造影下可顯示子宮附件粘連成團,形成密度不等及不規則的增白影,子宮直腸間距變小,子宮直腸陷凹變淺、增白。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可顯示子宮後位元、固定、傘端周圍碘油殘留、輸卵管通而不暢、扭曲或僵直,24h複查攝片,見碘油呈小團塊狀、粗細不均、點狀、雪花樣分佈等特點。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多平面直接成像,直觀瞭解病變的範圍、起源和侵犯的結構,可對病變進行正確的定位,對軟組織的顯示能力增強。因此,MRI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及瞭解盆腔病變及粘連情況均有很大價值。
子宮內膜異位元症的診斷
根據本病的特點,凡在生育年齡的婦女有進行性加劇的痛經或伴不孕史,婦科檢查可捫得盆腔內有不活動包塊或痛性結節者,一般即可初步診斷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對於病情稍複雜者,我們還可進一步借助上述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方法進行診斷,一般診斷並不困難,但在診斷的過程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進行婦科檢查,尤其是婦科的三合診檢查,綜合分析病情,以得出正確的診斷。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一)藥物治療
1.隨訪觀察
適用於病變輕微、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並配合B超檢查,以瞭解病情的變化。注意觀察盆腔有無腫塊生長及其生長速度,可3~6個月檢查一次。對有症狀者可給予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藥物進行對症治療;不孕者可促使受孕,分娩後體征及症狀可望好轉;絕經後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停止發展,並逐漸消失。
2.激素治療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與卵巢分泌的激素有關,因此主要採用能降低體內雌激素水準的激素類藥物,以達到閉經及促使異位元內膜萎縮的目的,使子宮內膜異位症得以治療。
(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三類:保守性手術(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半保守性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根治性手術。
(1)保守性手術(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對要求生育的年輕患者,在男方生育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尤其患者經過藥物治療無效者,可選用保守性手術,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儘量保留卵巢(或部分卵巢)、輸卵管及子宮,儘量切除肉眼可見的盆腔病灶,分離粘連,恢復盆腔器官的正常解剖,同時手術時處理好盆腔創面,防止術後粘連,以達到保存生育功能和促進受孕的目的。
(2)半保守性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對於年齡在45歲以下、無生育要求,或者儘管病人年齡較輕,但由於臨床症狀嚴重、病變廣泛,無法保留生殖功能,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行半保守性手術,切除子宮和盡可能切除盆腔內膜異位元病灶,保留部分、一側或雙側正常的卵巢組織,保存病人的卵巢內分泌功能。
(3)根治性外科手術 患者年齡45歲以上,或者儘管病人年齡較輕,不需保留生殖功能者,由於病變廣泛,臨床症狀嚴重,經藥物治療無效,或者手術中無法切除異位病灶以防復發及手術後復發的病人,可行全宮及雙側卵巢切除術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切除術,以達根治的目的。雙側卵巢切除後,由於失去卵巢內分泌功能的支持,盆腔殘留的病灶可逐漸萎縮而達治癒。
(三)藥物與手術的配合
1.手術前藥物治療
對於病變嚴重者,由於病灶可侵入盆腔腹膜、腸管、膀胱、輸尿管、子宮直腸陷凹、直腸陰☆禁☆道隔等部位,且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手術時難度較大,同時也很難切除病灶,易造成術中大量出血及損傷周圍臟器。為了解決上述術中問題,主張手術前應用激素治療。如果手術前應用孕激素治療,可使病灶軟化,易於分離粘連,可以縮小病灶及用藥後脫膜反應可顯露小的病灶,增加了手術的活動度,有利於粘連的分解及病灶的切除,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的難度。可選擇手術前用藥3~6個月。
2.手術後的藥物治療
保守性手術及半保守性手術後,為了防止手術後的復發,手術後給予3~6個月藥物治療,可使肉眼看不到或者深部無法切除的病灶得以治療。對於手術後還需生育的患者,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認為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最佳的臨床手段,術後短期內粘連尚未形成,是受孕的最佳時期,因用激素治療後恢復排卵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從而失去了受孕最佳時期,而不主張術後用藥。
因此血清EMAb的檢測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診斷及療效觀察的有效檢查方法。(二)影像學檢查
1.B型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為婦產科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且對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中可根據B超聲像圖的特點進行診斷,如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診斷,並可確定囊腫的位置、大小、形狀及發現婦科檢查時未觸及的包塊。
2.腹腔鏡檢查
為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最佳方法,是借助腹腔鏡直接窺視盆腔,見到異位病灶或對可見之病灶進行活檢確定診斷,並可根據鏡檢的情況決定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分期及確定治療方案。在腹腔鏡下應注意觀察子宮、輸卵管、卵巢、子宮骶骨韌帶、盆腔腹膜等部位有否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鏡下異位灶的特點為:呈紅色、青色、黑色、棕色、灰色、點狀、小泡狀、結節狀或息肉樣病灶。根據腹腔鏡檢查或手術所見情況,對子宮內膜異位症進行分期及評分。
3.X線檢查
可行單獨盆腔充氣造影、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協助診斷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盆腔充氣造影下可顯示子宮附件粘連成團,形成密度不等及不規則的增白影,子宮直腸間距變小,子宮直腸陷凹變淺、增白。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可顯示子宮後位元、固定、傘端周圍碘油殘留、輸卵管通而不暢、扭曲或僵直,24h複查攝片,見碘油呈小團塊狀、粗細不均、點狀、雪花樣分佈等特點。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多平面直接成像,直觀瞭解病變的範圍、起源和侵犯的結構,可對病變進行正確的定位,對軟組織的顯示能力增強。因此,MRI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及瞭解盆腔病變及粘連情況均有很大價值。
子宮內膜異位元症的診斷
根據本病的特點,凡在生育年齡的婦女有進行性加劇的痛經或伴不孕史,婦科檢查可捫得盆腔內有不活動包塊或痛性結節者,一般即可初步診斷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對於病情稍複雜者,我們還可進一步借助上述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方法進行診斷,一般診斷並不困難,但在診斷的過程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進行婦科檢查,尤其是婦科的三合診檢查,綜合分析病情,以得出正確的診斷。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一)藥物治療
1.隨訪觀察
適用於病變輕微、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並配合B超檢查,以瞭解病情的變化。注意觀察盆腔有無腫塊生長及其生長速度,可3~6個月檢查一次。對有症狀者可給予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藥物進行對症治療;不孕者可促使受孕,分娩後體征及症狀可望好轉;絕經後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停止發展,並逐漸消失。
2.激素治療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與卵巢分泌的激素有關,因此主要採用能降低體內雌激素水準的激素類藥物,以達到閉經及促使異位元內膜萎縮的目的,使子宮內膜異位症得以治療。
(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三類:保守性手術(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半保守性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根治性手術。
(1)保守性手術(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對要求生育的年輕患者,在男方生育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尤其患者經過藥物治療無效者,可選用保守性手術,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儘量保留卵巢(或部分卵巢)、輸卵管及子宮,儘量切除肉眼可見的盆腔病灶,分離粘連,恢復盆腔器官的正常解剖,同時手術時處理好盆腔創面,防止術後粘連,以達到保存生育功能和促進受孕的目的。
(2)半保守性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對於年齡在45歲以下、無生育要求,或者儘管病人年齡較輕,但由於臨床症狀嚴重、病變廣泛,無法保留生殖功能,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行半保守性手術,切除子宮和盡可能切除盆腔內膜異位元病灶,保留部分、一側或雙側正常的卵巢組織,保存病人的卵巢內分泌功能。
(3)根治性外科手術 患者年齡45歲以上,或者儘管病人年齡較輕,不需保留生殖功能者,由於病變廣泛,臨床症狀嚴重,經藥物治療無效,或者手術中無法切除異位病灶以防復發及手術後復發的病人,可行全宮及雙側卵巢切除術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切除術,以達根治的目的。雙側卵巢切除後,由於失去卵巢內分泌功能的支持,盆腔殘留的病灶可逐漸萎縮而達治癒。
(三)藥物與手術的配合
1.手術前藥物治療
對於病變嚴重者,由於病灶可侵入盆腔腹膜、腸管、膀胱、輸尿管、子宮直腸陷凹、直腸陰☆禁☆道隔等部位,且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手術時難度較大,同時也很難切除病灶,易造成術中大量出血及損傷周圍臟器。為了解決上述術中問題,主張手術前應用激素治療。如果手術前應用孕激素治療,可使病灶軟化,易於分離粘連,可以縮小病灶及用藥後脫膜反應可顯露小的病灶,增加了手術的活動度,有利於粘連的分解及病灶的切除,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的難度。可選擇手術前用藥3~6個月。
2.手術後的藥物治療
保守性手術及半保守性手術後,為了防止手術後的復發,手術後給予3~6個月藥物治療,可使肉眼看不到或者深部無法切除的病灶得以治療。對於手術後還需生育的患者,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認為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最佳的臨床手段,術後短期內粘連尚未形成,是受孕的最佳時期,因用激素治療後恢復排卵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從而失去了受孕最佳時期,而不主張術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