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健康>孕婦健康常識>正文

子宮內膜癌

【臨床表現】
1.陰☆禁☆道流血表現為不規則流血, 量不多, 絕經后可表現持續或間歇性出血。 未絕經者可表現月經量增多, 經期延長或月經間期出血, 有時表現排尿或排便時出血。 陰☆禁☆道捐}液, 多數患者白帶增多, 有時呈膿血性排液。
2.疼痛一般不引起疼痛, 早期可出現腰及下腹部墜痛。 晚期出現貧血、消瘦、發熱及惡液質等。
3.婦科檢查 早期無明顯體征.病情發展子宮可稍增大, 稍軟, 官腔積膿時增大明顯, 晚期可侵犯宮頸、宮旁, 頸口可見癌組織突出。 子宮內膜癌最大特點是生長緩慢而發生轉移遲緩, 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為主,
Advertisiment
血行轉移少。
【臨床分期】
1.臨床分期 見表3-4。 表3-4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FICO, 1982)分期Ⅱ期I【期Ⅳ期聯。 期標準腺瘤樣增生或原位瘤癲瘤局限于子宮體子宮腔深度8cm子宮腔深度癌瘤已侵犯宮頸癌瘤擴散至子宮以外(包括陰☆禁☆道), 但未超出真骨盆癌瘤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直腸黏膜癌瘤侵犯附近器官如直腸、膀胱Ⅳ;, 期 癌瘤已有遠處轉移2國際分期 表3-5子宮內膜癌國際分期(FIGO, 1988)I A期 癌局限于子宮內膜I B期 癌侵及肌層小于1/、期 癖侵及肌層大于1/2。 期 累及宮頸內膜腺體11 B期 癌累及富頸間質A期 癌累及子宮漿膜、附件, 或腹腔細胞學陽性l i期 癌轉移至陰☆禁☆道H1, 期 癲轉移至盆腔或/和主動脈旁淋巴結i。 期 癌侵及膀髖或腸管黏膜Ⅳ期 瘕遠處轉移
【輔助檢查】
細胞學檢查子宮內膜癌患者,
Advertisiment
僅從陰☆禁☆道后穹窿或頸管rl取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 陽性率不高。 如用特制的吸管或官~刪取分泌物查找癌細胞, 陽性率可達90%, 但最后確診仍需病理檢查結果而定。 2.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對宮腔大小, 病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透子宮漿膜層, 是否累及宮頸等有一定的意義和參考價值。
3.診斷性刮宮 刮宮檢查為確診不可缺少的方法。 分段診刮可以確定病變是否累及宮頸, 以確定手術范圍。 如高度懷疑子宮內膜癌時, 只要刮出組織足夠病理檢查, 應停止操作, 以免穿孔。
4.宮腔鏡檢查宮腔鏡檢查可全面觀察宮腔及宮頸, 有助于發現較小的或早期病變。 鏡檢時注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等并發癥。
Advertisiment

【診斷】 除了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外, 最后必須根據分段刮宮病理檢查的結果麗確定診斷。
【治療】
1.手術治療手術是子宮內膜癌的根本治療方法, 尤其是早期患者。 I期患者以往觀點單純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即可。 近幾年, 有人報導。 患者淋巴結轉移陽性率7/7%, 故主張行子宮次廣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除術。 Ⅱ期患者應作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及雙側盆腔淋巴結清除術。 不滄工期還是Ⅱ期的患者術中應取腹水或腹腔沖洗液找癌細胞。
2.手術及放射治療 l期患者腹水中查到癌細胞, 或深肌層浸潤, 或淋巴結轉移陽性, 術后均應加體外照射。 如I。 期子宮大于妊娠2個月、Ⅱ期及部分Ⅲ期患者可-T F前行放射治療, 放療后1-一2周內進行手術。 對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
Advertisiment
或Ⅲ期、Ⅳ期病例不宜手術者, 放射治療仍有一定療效。
3.孕激素治療對晚期癌、復發患者, 不能手術切除的病人或年輕早期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均可考慮孕激素治療。 甲孕酮(安宮黃體酮)200~400mg/ci, 長期口服;甲地孕酮(婦寧片)400~1 600mg/d, 口服12周后, 改維持量500!ng, 每周2次, 共6個月。 上述藥物治療內膜癌一般認為6周開始出現療效, 至12周后不見好轉則評為無效。 有效后應無限期持續治療。 其副反應一般較輕, 但可引起水、鈉潴留, 出現浮腫、藥物性肝炎等, 停藥后逐漸好轉。
4.抗雌激素治療 三苯氧胺(他莫西芬)2040m長期用藥的副反應有白細胞減少及血小板下降、潮熱、畏寒等類似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
5。 抗癌化學藥物治療晚期不能手術或放射治療后復發的病人,
Advertisiment
可考慮應用化學藥物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5-氟尿;(5- FU)、環磷醚胺(吼X)、順鉑(DDP)、長春新堿(ADR)等。 用量及用法同卵巢癌的化療。 上述化療藥物可單一用藥;也可幾種藥物聯合應用, 也可與孕激素等合并運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