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子宮前後位的全方位解析

子宮前後位圖解

婦女子宮在盆腔內的位置可分為前位子宮、中位子宮和後位子宮。 正常情況下子宮為前傾前屈位。

 

子宮位置效果圖

前傾——指的是整個宮體向前傾倒。 前屈指的是宮體縱軸于宮頸與陰dao縱軸相交所夾的角小於90度。

 

子宮前位——整個宮體向前傾倒(虛線所示為正常子宮位)

子宮體向後倒向直腸者稱子宮後位。 子宮後位有子宮後傾與子宮後傾後屈兩種。 凡子宮縱軸不變, 整個子宮倒向後方者, 稱為子宮後傾。 子宮後倒且宮體與宮頸交界處形成一個銳角者, 則稱子宮後傾後屈。 前者較為多見,

Advertisiment
後者較少見。 常見原因為多次分娩造成韌帶鬆弛、盆底隔膜及闊韌帶底部損傷。

 

子宮後位——子宮體向後倒向直腸處(虛線所示為正常子宮位)

一般來說, 前位子宮受孕的機會多, 後位子宮受孕的機會小。 而中位子宮的位置則介於前位子宮與後位子宮的位置之間。 正常生理情況下的中位元子宮多為妊娠子宮。

子宮後位一般不會影響性☆禁☆生☆禁☆活, 但子宮後位有可能會影響懷孕。 為了提高受孕機會, 準備做媽媽的女性一定要瞭解子宮後位的知識, 掌握身體的變化和症狀。

子宮後位元的程度及症狀

根據子宮後倒的程度不同, 子宮後位分為Ⅰ、Ⅱ、Ⅲ度。

輕度子宮後位(Ⅰ-Ⅱ度)一般不出現症狀, 無需治療, 重度子宮後位常出現症狀, 主要表現為腰酸。

Advertisiment
輕者僅為腰部酸脹不適, 重者整個腰部、骶尾部及兩側髂部均感酸脹難忍, 個別患者酸脹延伸到下背部和兩側腹股溝。 小腹部酸脹和肛門墜脹感往往同時並存, 勞累和月經期症狀往往加重。 若得不到及時矯正, 還可繼發痛經、月經不調、白帶增多、性☆禁☆感不快、流產、不孕等。 子宮後位的患者在受孕三個月後, 若後倒子宮仍未自動糾正, 則膀胱頸部及尿道的變位和和宮頸上翹, 可壓迫後尿道發生急性尿瀦留。

三招提高子宮後位受孕率

(1)積極糾正子宮後傾。 堅持每天側臥、仰臥、跪起2-3次, 每次半小時, 讓子宮有一次前傾前屈的機會。 在月經期每天也應俯臥一次, 因這是子宮稍軟, 有利幫助前傾。 若子宮後位較嚴重,

Advertisiment
應常做跪姿的膝胸臥位, 即跪時與地平垂直, 腰要向下塌, 而不可向上弓, 每次15分鐘左右。

(2)同房性☆禁☆交時女方臀下墊一適當厚度的軟墊或小枕頭, 使臀部墊高, 讓射入的精ye向陰dao後穹隆處集中, 並繼續抬高臀部臥床20-30分鐘, 同時射☆禁☆精後女方在半小時內不解小便, 以免精ye外流, 讓宮頸口與精ye充分接觸, 從而增加精子進入子宮腔的概率。

(3)同房是採取男後位女方跪趴式的姿勢進行性☆禁☆交, 也有利於射入陰dao的精ye在穹隆處儲留。

子宮後位的自我療治方法

1 .俯臥位運動

(1) 兩下肢輪流向後直舉,

(2) 同時抬起兩下肢。

2 .肘膝位(肘膝著地)運動

(1) 胸部向前向下伏地,

(2) 兩下肢輪流向後上伸直,

(3) 兩膝輪流向前向後爬行,

(4) 足尖支起, 兩膝伸直, 抬高臀部。

3 .手膝位(手膝著地)運動

Advertisiment

(1) 兩下肢輪流伸直向各方向運動,

(2) 屈肘、胸向前下伏地,

(3) 右上肢、左下肢同時舉起, 左上肢、右下肢同時舉起,

(4) 足尖支起, 兩膝伸直, 抬高臀部。

4 .手足位(手足著地)運動

(1) 後坐於足跟上, 然後還原,

(2) 兩下肢輪流向前屈膝。

5 跪位運動 跪位, 身體直立, 兩臂上舉後身體向前下屈俯而臂仍伸直, 手著地。

產後要慎防子宮後位

大多數子宮後位是可以預防的。 關鍵是要讓產婦在產後得到充分休息, 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 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臥位姿勢, 要避免長期仰臥位。 側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 從產後第三天起, 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 有利於產後的康復。 在流產後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

Advertisiment
並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後位的形成, 故應及早積極治療。 嚴格執行產後檢查, 對產後子宮恢復不佳的, 應及時糾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