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子宮癌,女性健康的殺手

子宮癌是是困擾女性的第二大常見癌症, 僅次於乳腺癌。 子宮癌包括宮頸癌和宮體癌, 兩者比例約為3-5:1。 它生長在子宮體部,是起源於子宮內膜上的腺體,所以又稱子宮內膜腺癌。

症狀

最常見症狀為異常的子宮出血。 國內、外文獻報導其發生率為88%~96%。 最多見於絕經期或絕經後出血, 表現為血性分泌物或不規則陰☆禁☆道流血。 一次出血也可能僅持續1~2天, 幾個月不復發。 由於更年期排卵可能不規律, 故多數婦科醫生認為絕經後出血的最好定義應是“發生於最後一次出血後至少1年的任何出血”。 約20%的絕經後出血是由盆腔腫瘤所致。

Advertisiment

約10%患者(國內有學者報導為47.70%)在陰☆禁☆道流血前有漿液性陰☆禁☆道排液;若腫瘤壞死並有感染時, 則為惡臭的排液。 頸管堵塞時, 可以形成宮腔積膿。

若出血發生在絕經前, 可表現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所以對於更年期出血的患者, 不能單純認為是內分泌失調所致的良性疾患, 而應常規刮取子宮內膜標本以排除惡性病變。 臨床資料表明, 絕經前患功能性出血者後來有較高的宮體癌發生率;絕經後發生宮體癌者比對照組有更高的絕經前功能性出血發生率;絕經前發生宮體癌者以往有明顯高的功能性出血發生率。

晚期患者可出現下腹痛、腰痛、貧血及惡病質。

在接受雌激素治療絕經後症狀的宮體癌患者中,

Advertisiment
約20%是無症狀的。 因此在制訂雌激素治療計畫前應做子宮內膜活檢以排除增生或癌, 且應對這些婦女定期(間隔1年)進行子宮內膜的病理學監測。

早期宮體癌患者盆腔檢查無明顯異常。 子宮體大小和性狀往往正常(約占40%)。 子宮體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腫瘤的擴散, 但更多取決於所伴有的肌瘤或宮腔積膿, 多數病例宮腔越大, 預後越差。 對有上述症狀的絕經後婦女, 檢查發現子宮體萎縮不明顯, 反顯飽滿或有宮腔積膿時, 則應疑及此病。 宮腔積膿時, 由於感染及宮腔壓力增加而有利於癌的早期侵蝕肌層。

發病原因

引起子宮癌的原因很多,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臨床病案的研究顯示, 有以下幾種正常見的原因:

Advertisiment

①從未懷孕、身體過度肥胖或有糖尿病的婦女。

②已過更年期(絕經)、長期接受激素治療的婦女。

③如果長期服用三笨氧胺(是一種用來治療乳腺癌的藥物)也能增加患子宮癌的風險(這個風險極為輕微而服且三笨氧胺治療乳腺癌的效果, 遠遠超過了它的風險)。

④子宮有長期慢性的炎症、性衛生差、早產和多產也是子宮癌最常見的重要的症狀之一, 就是陰☆禁☆道有不定期的出血, 這往往是子宮癌最早期的警報信號。 所以, 更年期陰☆禁☆道有不規則的出血要重視, 應及早到醫院進行婦科檢查, 把生重要的症狀告訴醫生。

預防與治療

治療子宮癌的主要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熱療等。 治療方法以上述原則為依據, 對不同的病人根據病情區別對待(如年齡、健康狀況、腫瘤類別等)。

Advertisiment
現在治療多採取綜合治療(術前化療術後放療加熱療)。

子宮癌如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5年的存活率要較其它腫瘤高出很多。

子宮癌治療是一方面, 要重要的是早期預防。 子宮癌的發生和早婚、早產、多產、性衛生差、炎症和宮頸糜爛等因素有密切關係。 因此, 計劃生育、衛生宣教、婦女保健、婦女疾病普查及積極治療宮頸炎和宮頸不典型增生, 都能起預防子宮癌發病的作用。

子宮癌應該注意什麼?

子宮癌是女性多發的一種惡性腫瘤, 一般情況下其發病年齡幾種在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 過早結婚的女性比較容易發生子宮癌。 子宮癌患者在飲食方面是存在著一些禁忌的,

Advertisiment
下面為您簡單的介紹一下。

子宮癌患者在生活中不應當吸煙、喝酒及吃辛辣、醃制、黴變食品, 因為這些東西中都含有一定的致癌物會導致病情的惡化。 同時患者還應少吃羊肉、狗肉、桂皮、薑、韭菜等。

子宮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東西, 因此我們應當儘量避免子宮癌的發生, 一旦發生就應當及時的接受治療, 在治療的過程當中也不可忽視飲食對疾病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