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前肥胖對胎兒有影響嗎?

孕前肥胖標準可以用身體品質指數(BMI)來衡量, 按照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公斤/m^2))計算出個人的BMI數值。 以BMI=22為基準, 介於18.5-24間為標準體重;低於18.5為體重過輕;高於24為體重過重;若BMI超過27就算是肥胖。 EX:50kg/(1.60×1.60)=19.53為標準體重。

另外腰圍及體脂肪率也可以用來做評估工具。 如果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屬於肥胖;若30歲以上男性體脂肪率大於25%、女性體脂肪率大於30%, 即使體重不重、腰圍不大, 也屬於肥胖族群。

孕前肥胖對胎兒有影響嗎

既往研究顯示, 孕前肥胖的婦女比正常體重者更容易發生胎兒出生缺陷, 也會提高胎兒發生巨嬰症、出生後低血糖的風險,

Advertisiment
圍產期胎兒死亡率均比一般孕婦顯著增高。

據資料顯示孕前體重超重的女性, 容易發生新陳代謝異常, 導致胚胎的神經系統發育出現畸變, 生神經管畸形兒的幾率是體重正常者的2倍;孕後體重超重的女性, 生神經管畸形兒的幾率是體重正常者的4倍。 在此基礎上其他類型的畸形危險亦有所增加, 例如, 孕前肥胖的婦女胎兒脊柱裂的危險是體重正常組的3倍多, 心臟畸形的危險是對照組的2倍, 腹壁畸形臍膨出是對照組的3倍多。 其他與母親懷孕前肥胖有關的新生兒先天缺陷還包括心臟、肛門、四肢、隔膜和肚臍等。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母親在懷孕前的體重與寶寶的心臟情況密切相關,

Advertisiment
超重但不肥胖的婦女胎兒心臟畸形或其他多發畸形的危險是體重正常者的2倍。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 懷孕前體重過重的婦女分娩的嬰兒比正常體重婦女分娩的嬰兒更容易出現心臟缺陷。 如果母親在懷孕前肥胖, 懷孕之後她們似乎就更容易出現引起胎兒先天性心臟缺陷的種種外來隱患。 如肥胖的婦女相比正常體重者而言, 體質會明顯下降, 抗病能力也會不足, 因此易患各種感染, 使其心臟發育受阻。

孕前肥胖怎樣飲食調節

孕前肥胖者大多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適量的運動、健康的低糖、低鹽、低油、高纖維膳食等。 建議肥胖者最好在懷孕前進行減肥, 從飲食及運動方面控制體重到正常BMI數值。

Advertisiment

首先, 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形成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 在膳食營養素平衡的基礎上減少每日攝入的總熱量, 減少多餘脂肪形成。 原則是低能量, 低脂肪, 適宜優質蛋白(如魚、雞蛋、豆製品、雞肉、牛奶等)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所提供熱量的比例分別為60%~65%, 15%~20%, 25%, 以減少脂肪(如肥肉、內臟、蛋黃、堅果、植物油等)為主。 定期做好每日主食、蔬菜和水果搭配得當的膳食表, 少食多餐, 每餐七八分飽即可, 不可暴飲暴食, 需細嚼慢嚥延長進食時間。 儘量挑選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 也可就餐前進食清淡的蔬菜湯增加飽腹感, 減少食欲。

其次, 要加強運動和鍛煉。 運動鍛煉以中、低等強度運動為宜, 因為肌體氧耗增加,

Advertisiment
運動後數小時氧耗量仍比安靜時大, 而且比劇烈運動容易堅持, 如快步走、慢跑、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舞、游泳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