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產前宜涼, 產後宜溫”, 因為大部分女性在懷孕後陰血偏虛, 內熱較重, 如過多食用性溫、大熱的食物, 容易出現“火上加火”的情況, 嚴重者可出現見紅腹痛等先兆流產和早產的症狀。 門診中就曾碰到早孕期為滋補保胎, 每天吃大量桂圓, 結果反而導致流產的例子。 准媽媽在選擇補品的時候, 應根據自身的體質, 切勿盲目進補。
陰虛體質宜多食滋陰清熱的食物。 如果准媽媽常常出現口鼻乾燥、面色赤紅、手足心熱、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等情況, 基本屬於陰虛熱性體質, 應多選用滋陰清熱的食物,
Advertisiment
陽虛寒性體質多食溫性食物。 如果准媽媽發生肢體寒冷畏寒、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色發白等情況, 則可能屬於陽虛寒性體質, 可適當補充牛肉、羊肉、雞肉、黃鱔、帶魚、大棗、板栗、韭黃、蒜苗等溫性食物。
不建議准媽媽食用被視為滋補上品的人參, 因為人參中含有作用於中樞神經及心臟、血管的“人參皂甙”及降低血糖的“人參寧”等多種化學成分, 能夠使人體產生廣泛的興奮作用, 其中對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能導致服用者出現失眠、煩躁、心神不寧等不適症狀, 反而影響休息品質。
此外, 人參還具有升壓作用和抗利尿作用, 容易導致准媽媽血壓升高和加重浮腫。
Advertisiment
孕婦冬季進補五大原則
1、選擇時令蔬菜
在冬天, 就算是蔬菜也不是樣樣都好的。 孕媽要吃蔬菜, 當然要選擇冬季時令蔬菜, 例如菠菜、捲心菜、紅椒、洋蔥、茄子, 這些蔬菜都富含維生素或礦物質, 有助於人們增強抵抗力, 度過寒冷季節, 可以說是非常棒的禦寒食材哦。
另一方面, 寒冷會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 排尿增加, 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 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 胡蘿蔔、土豆、山藥、紅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蔬菜的根莖中所含的無機鹽較多。
2、注意補鐵
就算是在冬天, 孕婦們的補鐵工作也是不能鬆懈。
Advertisiment
3、飲食少辛增酸
不管是立冬還是立冬後, 孕媽們都要注意少吃辣的, 多吃點帶酸味的食物。 對於一些孕媽來說, 在寒冷的冬天用來保暖的“利器”就是辣椒, 用各種辣味食品刺激味覺, 想要帶來一絲暖意, 其實這樣是非常違背冬天這個季節特點的。 冬天氣候乾燥, 本來就不應該吃辣, 而應該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 帶有酸味的食物如檸檬、酸梅等, 因富含有機酸、乳酸等成分, 能幫助脾胃消化, 提高抵抗力, 可以幫助“養秋”, 健康迎接冬天。
4、適量增加糖分
冬季氣溫過低, 孕媽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
Advertisiment
5、多食禦寒食物
其實, 能禦寒的食物有很多, 如羊肉、核桃、栗子、桂圓、芝麻、木耳、粳米、胡蘿蔔、白菜、牛奶、海帶、菠菜等, 但是准媽媽在食用這些食物時要注意不可貪多, 就算是多禦寒養胃、多美味可口, 還是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哦。
畏寒的孕媽媽們還可以吃些排骨蘿蔔湯、胡蘿蔔燉羊肉、糖醋帶魚、蘿蔔牛腱煲等, 既滋補又可以起到禦寒的作用。
孕婦冬季進補食譜推薦
排骨蘿蔔湯
材料:豬大排500克, 白蘿蔔500克。
調味料:食鹽適量, 薑1塊, 水適量。
做法:
1、排骨洗淨瀝幹水分, 入開水鍋中焯水,
Advertisiment
2、蘿蔔洗淨切塊, 放入燉好的排骨湯中大火燒開。
3、蓋上蓋改小火煮約10分鐘左右至蘿蔔熟, 加少許鹽就可以出鍋。
胡蘿蔔燉羊肉
材料:胡蘿蔔300克, 羊肉180克
調味料:水1200毫升, 食鹽適量, 蔥1小勺, 薑1小勺, 蒜1小勺, 香油半勺, 白糖適量。
1、胡蘿蔔與羊肉洗淨瀝幹, 並將胡蘿蔔及羊肉切塊備用。
2、將羊肉放入開水汆燙, 撈起瀝幹。
3、起油鍋, 放入5大匙沙拉油, 將羊肉放入大火快炒至顏色轉白。
4、將胡蘿蔔、水及其他調味料(除香油外), 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煮開。
5、改小火煮約1小時後熄火, 加入香油即可起鍋。
蘿蔔牛腱煲
材料:胡蘿蔔200克、牛腱200克、紅棗8顆。
調味料:姜2片、水1500毫升,酒少許、鹽適量。
做法:
1、將牛腱洗淨,切成條塊。
2、將胡蘿蔔切塊。
3、將牛腱氽燙後撈起。
4、把水煮開後,放入牛腱、胡蘿蔔、紅棗及薑片,燉煮1.5小時,加入調味料即可。
調味料:姜2片、水1500毫升,酒少許、鹽適量。
做法:
1、將牛腱洗淨,切成條塊。
2、將胡蘿蔔切塊。
3、將牛腱氽燙後撈起。
4、把水煮開後,放入牛腱、胡蘿蔔、紅棗及薑片,燉煮1.5小時,加入調味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