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洛杉磯時報》28日報導,
研究人員27日表示,
懷孕期間吃太多的牛肉的婦女,
她們兒子的精子數量比正常人低25%,
出現不育問題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莎娜?斯萬博士在《人類生殖》雜誌上指出,
這個問題可能是由美國用來催肥牛的促蛋白合成類固醇造成的。
也可能是殺蟲劑和其他環境污染物導致了這種結果。
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學家弗雷德里克?馮薩爾在對這篇論文的一則評論中寫到,
如果精子數量不足真與牛體內的荷爾蒙有關,
那麼斯萬的發現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Advertisiment
”他表示,
孕婦吃牛肉對她的女兒也會產生影響,
牛肉中所含的相同的激素可能會改變多囊卵巢綜合症的發生率。
特德?斯科特爾博士是三藩市全球通信學會的一名環境健康專家,
他說:“這種影響比較小,
但意義重大。
你越注重飲食因素,
越能發現更多有關孕期飲食影響人類健康的諸多方面的有趣資訊。
這並不令人驚訝。
”
美國和加拿大牛飼料中添加的6種促生長激素分別是:天然類固醇雌二酮、睾丸激素和黃體荷爾蒙;人造荷爾蒙折侖諾、乙酸去甲雄三烯醇酮和醋酸美倫孕酮。
屠宰時這些荷爾蒙並不能全部通過新陳代謝發生變化。
1954年-1979年間,
該國飼料中還添加乙烯雌酚,
後來發現鼬吃了含有乙烯雌酚的雞糞便後出現不育現象,
Advertisiment
這種物質才被禁止使用。
食品藥品監管局對牛肉中殘餘的荷爾蒙的量進行了限制。
馮薩爾表示,
如果斯萬的發現得到證實,
這些限制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1988年歐洲禁止了向牛肉中添加這些荷爾蒙,
為此美國很不服氣,
認為歐洲是想借此機會試圖禁止進口含這些荷爾蒙的美國牛肉。
眾多對齧齒動物的研究顯示,
即使子宮中有來自食物的微量雌激素,
也會影響下一代的精子數,
但是以前並沒有關於人類這方面問題的研究。
斯萬和她的同事對洛杉磯等美國城市的387位孕婦進行了研究。
每位元丈夫都提供了他們的精子樣本,
他們的母親還填寫了一份調查問卷,
反映她們在孕期的飲食情況。
Advertisiment
斯萬承認,
讓這些女人回憶20多年前的飲食情況可能有一定困難,
但是懷孕可能是一個例外。
她說:“當一個人懷孕時,
她會非常在意飲食。
”研究人員詢問這些母親在孕期多久吃一次牛肉和其他肉類。
結果顯示,
她們平均一周吃4次牛肉,
其他肉類的攝入量常常要少一些。
他們還發現,
女人吃的牛肉越多,
她兒子的精子數越低。
一周至少吃7次牛肉的女人,
她們兒子的精子數平均比正常人低24.3%。
即使這些男人的妻子懷了孕,
他們諮詢不孕不育科醫生的可能性也是常人的3倍。
研究人員發現,
這種情況與母親有無吸煙史、是否是在職女性或者她們生育幾個孩子無關。
也沒有充分資料能證明其他肉類也與這種情況有聯繫。
斯科特爾博士指出,
Advertisiment
這些母親在回憶她們孕期的飲食情況時可能有誤差,
“這可能會導致研究出現偏差,
結果一無所獲。
因此斯萬的發現(孕期飲食對下一代的影響)對我來說一個意外。
”斯萬表示,
這項發現只對北美的女性進行了研究,
因為其他地區的牛肉生產習慣各不相同。
她強調說,
這項研究需要進一步證實,
現在建議懷孕的女性不要吃牛肉還為時過早。
但是她又說,
如果孕婦想以防萬一,
她可以改吃有機牛肉或其他高蛋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