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如何糾正胎位異常

懷孕後養成定期產檢的習慣絕對有必要, 因為這樣可以及時關注胎兒的發育狀況, 如胎位發生異常, 可及時進行糾正, 如此可避免更大的危險。 孕期該如何預防胎位異常呢?孕期保健三心二用不得。

胎位異常的診斷:

1.妊娠28周後經腹部、陰☆禁☆道、b超檢查證實為異常胎位。

2.臀位診斷:腹部檢查子宮呈縱橢圓形, 子宮底部可觸到圓而硬、按壓有浮球感的胎頭。 恥骨聯合上方可觸到軟、寬而不規則的胎臀。 胎心音在臍上方左或右側聽得最清楚。 b超檢查胎頭在肋緣下。 恥骨聯合上方為臂或為足。

3.橫位的診斷:子宮呈橫橢圓形,

Advertisiment
胎頭在母體腹部一側觸及, 恥骨聯合上方較空虛。 胎心音在臍周兩旁最清楚。 b超檢查胎頭在母體腹部的一側。

胎位異常的治療方法

1、第一產程 嚴密觀察產程, 注意胎頭下降、宮頸擴張程度、宮縮強弱及胎心有無改變, 應估計到產程要長, 需保證產婦充分的營養與休息, 讓產婦朝向胎背的對側方向側臥, 以利胎頭枕部轉向前方。 若宮縮欠佳, 應儘早靜脈滴注催產素。 宮口開全之前, 囑產婦不要過早屏氣用力, 以免引起宮頸前唇水腫而阻礙產程進展。 若產程無明顯進展, 胎頭較高或出現胎兒窘迫徵象, 應考慮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2、第二產程 若第二產程進展緩慢, 初產婦已近2小時, 經產婦已近1小時, 應行陰☆禁☆道檢查。

Advertisiment
當胎頭雙頂徑已達坐骨棘平面或更低時, 可先行徒手將胎頭枕部轉向前方, 使矢狀縫與骨盆出口前後徑一致, 或自然分娩, 或陰☆禁☆道助產(低位產鉗術或胎頭吸引術)。 若轉成枕前位有困難時, 也可向後轉成正枕後位, 再以產鉗助產。 若以枕後位娩出時, 需作較大的會陰側切, 以免造成會陰裂傷。 若胎頭位置較高, 疑有頭盆不稱, 則需行剖宮產術, 中位產鉗不宜使用。

3、第三產程 因產程延長, 容易發生產後子宮收縮乏力, 故胎盤娩出後應立即肌注子宮收縮劑, 以防發生產後出血。 有軟產道裂傷者, 應及時修補。 新生兒應重點監護。 凡行手術助產及有軟產道裂傷者, 產後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支招:胎位異常矯正方法

1、胸膝臥位:做前應解小便,

Advertisiment
松腰帶, 必要時於半小時前服舒喘靈4.8毫克, 以增加成功率。 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執行, 每次15分鐘, 每日早、晚各一次, 一周後複查。

2、側臥位轉位法:孕婦夜間睡覺時, 身體臥於胎兒身體肢側, 利用重力的關係使胎頭進入骨盆。

3、艾灸至陰穴:每日一次, 每次15分鐘, 一周後複查。

4、改良外倒轉術:適用于32—36周妊娠的轉位。

方法是術前30分鐘先口服舒喘靈4.8毫克, 以鬆弛子宮平滑肌, 然後進行腹壁陰☆禁☆道雙合倒轉術, 轉位成功後用腹帶加以固定。 手術要慎重, 嚴格篩選適應症和禁忌症。

胎位異常的保健方法

1.橫位應做選擇性剖腹產。 臀位分娩, 初產婦多作剖腹產;經產婦, 胎 兒較小、骨盆夠大者, 可考慮陰☆禁☆道分娩。

2.橫位如未分及時處理,

Advertisiment
會導致臍帶脫垂, 胎死宮內, 甚至有子宮破裂危險。

3.臀位有破水後臍帶脫垂可能, 分娩過程中有後出頭危險, 會造成胎兒宮內窒息, 甚至死亡。

4.作好產前檢查, 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 及時治療, 如未轉為頭位, 則先作好分娩方式選擇, 提前住院待產。 可以預防分娩時胎位不正及避免因胎位不正造成的嚴重後果。

胎位異常的注意事項

孕婦不宜久坐久臥, 要增加諸如散步, 揉腹, 轉腰等輕柔的活動。

胎位不正在許多孕婦懷孕期間都曾經出現過, 但絕大部分人到了妊娠末期都能夠自行糾正, 准媽媽大可不必為此焦慮。

忌寒涼性及脹氣性食品, 如:西瓜, 山芋, 豆類, 奶類等。

大便要暢通, 最好每日大便。

需要提醒各位准媽媽的是, 上述療法如果能夠幫您將異常胎位轉正固然很好,

Advertisiment
如果轉不了也不必緊張, 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 由醫生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