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如何預防折磨人的牙疼

‍牙疼不是病, 疼了要人命, 孕婦牙疼更要命, 首先營養的獲取會受影響, 因為牙齒痛會吃不下飯, 從而影響營養的獲取。 孕婦在懷孕期間特別容易患牙齒病, 怎麼辦好呢?

孕婦患牙病的危害

1、孕婦牙病致早產

孕婦口腔問題有可能殃及胎兒, 口腔疾病中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有可能進入血液循環系統, 通過胎盤影響到胎兒正常健康發育, 甚至有產生畸形或流產的風險。 如牙周炎孕婦的早產率(低於32周)是正常孕婦的5—7倍, 生產低體重兒或圍產期死亡率較正常者高出15%—30%。

2、孕婦牙痛影響寶寶發育

牙齦的腫痛,

Advertisiment
病情加重的齲齒, 會影響孕媽咪對營養的消化吸收。 牙痛後無法正常進食, 寶寶在發育期間需要大量營養, 母親營養部及時攝入, 將間接影響胎兒發育。

3、孕期拔牙易導致流產

專家指出, “懷孕頭三個月拔牙容易導致流產, 最後三個月進行口腔創傷性手術則容易導致孩子早產。 ”創傷性牙齒治療, 如拔牙等, 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疼痛等刺激, 而研究發現, 這些刺激在懷孕初期易誘發流產, 懷孕晚期則易發生早產。 因此, 孕婦特別是懷孕後頭三個月和最後三個月, 治療牙齒應慎重, 最好選擇懷孕前治療牙病。

孕婦如何預防牙病發生

1、妊娠期預防牙齦炎和牙周病

妊娠期間, 由於孕婦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準升高, 導致牙齦毛細血管擴張、炎症細胞和滲出液增多,

Advertisiment
還可能出現牙齦充血腫脹, 呈增生性炎症反應, 觸碰後容易出血。 如果這個時期孕婦的口腔衛生不好, 有大量的菌斑和牙石堆積, 牙齦在這些局部受到刺激, 炎症將加重, 嚴重者最終可形成牙周病。 因此, 應嚴格控制口腔衛生, 以阻止或減少牙齦炎及牙周病的發生。

孕前措施:

妊娠期齦炎的發生率報告不一, 約在38%~100%之間, 口腔衛生良好者的發生率較低。 所以, 成年人應該養成每年洗一次牙的好習慣。 臨時抱佛腳也行, 可以在懷孕前洗一次牙, 改善口腔衛生, 這能有效預防妊娠性齦炎。

2、預防齲齒

專家說, 妊娠期的妊娠反應可能會在刷牙時加重, 有些孕婦便停止或馬虎刷牙。 妊娠和妊娠性嘔吐等會使唾液pH值下降,

Advertisiment
引起牙齒的酸蝕和脫礦;同時, 妊娠期飲食次數增加、偏食等, 這些都容易導致口腔內菌群發生變化, 形成導致蛀牙的口腔環境。 由於妊娠期孕婦機體抵抗力下降, 因此齲齒迅速發展, 症狀明顯, 所以孕婦要養成早晚有效刷牙、每次吃完東西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孕前措施:

如果患有齲齒, 一定要在孕前診治。 治療方法很簡單, 出現齲洞一個簡單的充填術就可以解決問題, 別等到齲壞波及牙髓引起疼痛時才去就診。

3、預防智齒冠周炎

智齒冠周炎在妊娠期比較常見, 由於智齒萌出位置不足或位置異常, 存有盲袋, 容易導致食物殘渣存留。 由於妊娠期生理、生活習慣改變, 智齒冠周炎容易急性發作。

Advertisiment
孕婦一旦發生急性智齒冠周炎, 考慮到各種抗炎治療受限, 影響孕婦正常的生活及作息, 因此最好在懷孕前進行口腔檢查, 根據智齒的位置及覆蓋牙齦的狀態, 予以預防性拔除。 如果在懷孕後才出現急性智齒冠周炎, 應在發病初期儘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口腔科對症處理, 儘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孕前措施:

如果女性生有“智齒”, 平時常疼痛, 並且患過智齒冠周炎, 建議考慮拔除智齒。

4、預防急性牙齦炎

專家提到, 有些嚴重的蛀牙, 比如因蛀牙引起的牙髓壞死, 雖然感覺不到疼痛, 但在漫長的孕期隨時可能會導致急性根尖牙周炎等急性症狀爆發, 嚴重時會出現無法忍受的疼痛。 因此, 若有死髓牙、殘根或以前做過根管治療而明顯有根尖病灶的牙齒,

Advertisiment
應儘量在計畫懷孕前到醫院就診, 以避免孕期疼痛。

孕前措施:

如果牙齒存在各種殘冠、殘根, 在懷孕前應及早治療或者拔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