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妊娠期解剖及生理特點

妊娠期血循環特點為高血流、低阻抗狀況, 其血流量、心率、心排血量、心輸出量、每分鐘通氣量或功能性殘氣量均發生顯著變化。

妊娠期由於血漿容量增多大於紅細胞的增多, 導致生理性貧血, 可能影響主要器官如心、腦、子宮和胎兒供氧。 子宮的血流量隨著妊娠的進展而增加, 于妊娠晚期達峰值, 占心排血量的30%, 而非妊娠期供應子宮的血流量不及心排血量的2%。 此外妊娠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 可使30%的血液淤積於下肢, 由於子宮血流量在孕晚期已達到峰值, 在心臟驟停所造成的低氧、低流量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血流量不會再增加, 因而引起子宮、胎盤血管收縮, 危及胎兒生命。

妊娠期雌激素增加了子宮肌纖維的興奮性, 它對心臟也有類似作用。 雌激素使心肌內腎上腺能受體增加, 從而提高了心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 增加了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

孕激素增加潮氣量, 從而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這種過度換氣及低血漿二氧化碳水準, 導致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發生。 孕期母體呼吸停止, 動脈血pH值及氧分壓快速下降, 這種改變使孕婦與非孕期相比緩衝能力下降, 易出現換氣不足及低氧血症, 導致較嚴重的酸中毒。 妊娠期耗氧量增加, 因此復蘇時維持動脈血氧含量很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