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得痔瘡怎麼辦? 5大護理妙法

孕婦痔瘡通常出現在孕晚期28-36周, 特別是分娩前1周會有便秘出現, 造成局部靜脈曲張而形成痔。 孕婦如果得了痔瘡, 要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及懷孕的時期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 孕期痔瘡多是暫時性的, 准媽媽不要過於著急, 絕大多數都會在產後得到緩解。 孕婦患痔瘡後重要靠飲食調節和每天熏洗坐浴來治療, 不需採用手術, 如果病情非常嚴重, 也要等到產褥期後, 才可以手術治療。 因此, 如果准媽媽出現了痔瘡, 可以參考以下5大護理妙法。

1、堅持合理飲食

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 如芹菜、韭菜等,

Advertisiment
多吃有潤暢通便作用的水果, 如蘋果、桃、梨、香蕉、瓜類等。 飲食結構要平衡, 注意粗細搭配。 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禁吃辛辣有刺激的食品, 如酒、辣椒、花椒、胡椒、薑、蔥、蒜等, 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以預防便秘, 否則用力排便會對血管施加壓力, 造成痔瘡出血, 使得痔瘡加重。 若有排便困難, 可食用蜂蜜或一些含植物油的食物, 如芝麻、核桃仁等。

2、溫水坐浴

由於痔瘡會引起疼痛, 每日可局部熱敷2-3次, 並輕輕按摩, 這樣有助於緩解肌肉的痙攣, 從而減輕疼痛感。

3、用軟膏栓劑治療

使用軟膏栓劑時, 必須注意用藥安全, 向醫生諮詢清楚。 一些含有類固醇和麝香的藥物要避免使用。

4、每天堅持鍛煉

進行規律的盆底肌鍛煉,

Advertisiment
有利於改善盆底血液迴圈。 如做提肛運動, 具體方法是併攏大腿, 吸氣時收縮肛門, 呼氣時放鬆肛門。 如此反復, 每日3次, 每次30下, 以增強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 有利於排便和預防痔瘡發生。 >>>延伸閱讀:孕婦長痔瘡多做提肛運動

5、用特定的墊子緩解局部的疼痛

買個痔瘡緩和型坐墊, 坐下前墊到椅子上, 能有效緩解局部疼痛。

6、按摩療法

按摩部位有兩處, 即肛門和腹部。

肛門按摩:大便後用熱毛巾按壓肛門, 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分鐘, 改善局部血循環。

腹部按摩:取仰臥位, 雙手在下腹部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次, 每日早晚各進行一次, 有利於排便, 防止便秘, 有利於痔瘡的好轉。 這一療法可以幫助食物通過腸道,

Advertisiment
有助於預防便秘出現, 後者在痔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 准媽媽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還應避免久坐久立, 適當做些戶外活動。 注意肛門衛生, 不要用不乾淨的紙和硬紙擦肛門, 便後用溫水洗肛門, 養成良好的定時排便的習慣, 會使孕婦受益匪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