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孕婦容易得痔瘡?
痔瘡是由於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靜脈曲張)而引起的, 如果發生在肛門口稱為外痔, 發生在腸內壁則稱為內痔, 如果內外痔同時都有, 稱為混合痔。 造成痔瘡的原因一般包括長期便秘、腹瀉、遺傳、老化、懷孕、久站久坐等。
有便秘的人不一定有痔瘡, 不過, 便秘是形成痔瘡的一大主因, 如果孕期長時間出現便秘, 就很可能引發痔瘡問題。 此外, 孕婦也可能因為子宮增大, 壓迫靜脈迴圈, 使得痔瘡發生的機會提高。
孕婦得痔瘡是比較常見的問題, 可以先請教婦產科醫師該如何處理,
Advertisiment
1.保守療法
適合情況
黃家彥醫師表示, 如果痔瘡嚴重到需立即處理的情況, 可以先進行
保守療法, 等到孩子出生後, 痔瘡情況也可能減輕, 到時候可再試病情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另外, 懷孕初期因為胎兒尚未穩定, 加上擔心藥物影響胎兒, 而懷孕後期則會擔心引發早產, 所以, 醫生通常都會建議孕婦先進行保守治療。
日常生活
保守療法的目的是緩解痔瘡的嚴重程度, 首先應預防便秘的發生, 如多吃蔬果、少吃刺激辛辣的食物、多喝水、養成良好如廁習慣等;此外, 每天可以進行溫水坐浴;也要儘量避免久站、久坐、久蹲, 防止痔瘡更嚴重。 准媽媽便秘嚴重時,
Advertisiment
2.手術處理
適合情況
原則上孕期痔瘡以保守療法為主, 但如果痔瘡情況已很嚴重, 如發生大量便血、疼痛難耐, 也可以考慮接受局部切除或手術等積極外科治療。
一般會建議在懷孕中期進行處理, 痔瘡的治療方法包括有橡皮筋結紮、局部注射、冷凍治療、電燒、手術切除等, 醫師會考慮最安全的用藥及最不影響胎兒、孕婦的方式來處理。
所以, 孕媽咪不要因為擔心或害羞而不願意就醫, 醫生會考慮孕婦的狀況給予適當的建議, 此外, 就醫時醫護人員也能夠提供一些衛教資料, 教導孕媽媽如何緩解痔瘡造成的不適。
痔瘡分四等級
Advertisiment
第一級:便後出血, 未有痔瘡脫出。
第二級:便時痔瘡脫出, 便後會自動縮回去。
第三級:便後痔瘡脫出, 必須用手推回去。
第四級:無論是否排便都脫出肛門口, 無法以手推回去。
預防痔瘡的生活守則
積極預防便秘。
避免久站、久坐、久蹲。
避免瞬間用力提重物。
排便時, 勿過度用力。
如廁後, 擦拭力量不可以過大。
每日溫水坐浴, 促進血液迴圈及消腫。
適時躺臥休息, 減輕下半身的壓力。
別讓便秘&痔瘡再找上門
不管是便秘還是痔瘡, 都有可能反復發作, 所以, 黃家彥醫師提醒孕媽咪, 除了孕期要注意之外, 產後也很容易因為飲食不均衡或缺乏運動再度引發, 所以, 想要避免便秘或痔瘡再度找上門, 孕媽咪隨時都要留心自己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