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產是指自然狀態(非人為目的造成)發生的流產。 發生在12周以前的流產定義為早期流產,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的流產定義為晚期流產。
凡自然流產連續3次或3次以上者均可稱習慣性流產或復發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病因複雜, 容易復發, 實際上是一種難以治癒的不育症。
病因有如下幾種:
一、染色體異常
50%-60%的自然流產與胚胎染色體異常有關。 染色體異常包括數目異常和結構異常, 數目異常包括染色體三體、單體, 結構異常包括染色體易位、嵌合體、倒置、缺失和重疊等。
二、母體全身性疾病
1.妊娠期患全身性☆禁☆感染,
Advertisiment
2.嚴重貧血或心力衰竭可致胎兒缺氧, 引起流產。
3.慢性腎炎或高血壓病, 胎盤發生梗死可導致流產。
4.內分泌異常
甲狀腺功能異常, 糖尿病未能控制, 可導致流產。
5.不良習慣
過量吸煙、喝酒、過量喝咖啡、吸毒等可導致流產。
6.創傷刺激
嚴重休克、子宮創傷(手術、直接撞擊、性☆禁☆交過度)也可導致流產。
7.精神因素
過度緊張、焦慮、恐懼、憂鬱也可發生流產。
三、母體生殖系統疾病
1.生殖道感染
細菌、支原體、衣原體以及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皰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弓形蟲等均可導致流產。
Advertisiment
2.母體生殖道畸形和結構異常
單角子宮、雙角子宮、雙子宮、子宮縱隔, 可影響子宮血供及宮腔內環境, 造成流產。 Ashemem綜合征, 由於刮宮過深造成宮腔外傷、感染等引起宮腔粘連和纖維化, 可影響胚胎種植, 導致習慣性流產。 宮腔機能不全、宮頸重度裂傷、宮頸管過短或宮頸內口鬆弛, 是導致晚期習慣性流產的主要原因。 另外, 子宮肌瘤也可影響子宮內環境, 導致習慣性流產。
3.黃體功能不足
孕激素偏低, 可引起妊娠蛻膜反應不良, 影響孕卵著床和發育, 導致流產。
4.多囊卵巢綜合征
簡稱PCOS, 患者高濃度的黃體生成素可能導致卵細胞第二次減數分裂過早完成, 卵母細胞過早成熟, 排卵時已是“老齡卵”, 從而影響受精和著床過程。
Advertisiment
5.高催乳素血症
催乳素可直接抑制黃體顆粒細胞的增生和功能, 高泌乳血症的臨床主要表現為閉經和溢乳, 當催乳素處於正常值上限時則可表現為黃體功能不全。
6.免疫功能異常
自身免疫型的習慣性流產, 主要與抗磷脂抗體綜合症有關。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主要通過啟動血管內皮和血小板等多種方式導致血栓、栓塞, 也可通過直接損傷滋養葉細胞使胚胎受損, 從而導致流產。
此外, 相關因素還有組織相容性抗原、血型抗原(ABO和RH)、抗精子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等。
四、環境因素
砷、鉛、甲醛、苯、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過多接觸可致流產。
放射線透視、拍片等檢查, 很多藥物可導致胎兒畸形發生流產。
此外,
Advertisiment
流產需做哪些檢查?
連續自然流產3次或3次以上, 稱為習慣性流產。 如果病史確切, 習慣性流產要做的檢查有:婦科檢查, 瞭解宮頸有無撕裂、子宮大小與形態;測基礎代謝、血清T3與T4, 瞭解甲狀腺功能;測基礎體溫、做經前子宮內膜組織檢查以瞭解卵巢黃體的分泌功能;染色體核型分析;B超檢查以明確有無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碘油造影, 可診斷子宮發育異常, 尤其是子宮畸形、宮腔粘連;精液檢查。
根據檢查結果予以不同處理:
1.夫婦一方如有染色體異常, 應以避免妊娠為宜。 一旦妊娠, 應及時做產前診斷, 發現異常立即終止妊娠。
Advertisiment
2.黃體功能不足者, 可予黃體酮補充。 若有受孕可能, 自基礎體溫升高的第3—4天起, 予以黃體酮10—20mg/d, 在確診已妊娠後, 持續治療至妊娠第9—10周。
3.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者, 應給予適量甲狀腺素治療。
4.女方陰☆禁☆道與宮頸排出物、男方精液細菌培養陽性者, 根據藥敏試驗予以相應治療, 直至痊癒。
5.子宮縱隔及子宮肌瘤應在妊娠前施行手術治療。
6.宮頸閉鎖不全以妊娠後施行宮頸縫合術為妥。 一般主張在妊娠中期16周左右排除胎兒畸形或死胎後, 於全身麻醉下進行, 術後定期隨訪。 如有流產或早產徵兆, 及時拆線, 以免造成宮頸嚴重損傷。 若保胎成功, 需在預產期前2—3周入院待產。 臨產後, 立即將縫線拆除以待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