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孕媽咪產後都會出現尿失禁的症狀, 這是因為分娩胎兒時, 胎兒先露部分對盆底韌帶及肌肉的過度擴張, 特別是使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組織鬆弛所致。 哪些練習有助於尿失禁的恢復呢?
骨盆底部肌肉訓練(Kegelexercises)骨盆底部肌肉訓練法, 是由Dr.ArnoldKegel在1948年為了預防女性尿失禁問題而發明的一種方法。 它是一種對骨盆底部肌肉和括約肌(位於尿道周圍的肌肉, 通過收縮來控制尿液的排泄)進行鍛煉的體操。 這種訓練對尿失禁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新媽媽可以從產後42天開始練習。
練習一:
1. 在座便器上小便時,
Advertisiment
2. 感覺要放屁時, 先忍住不放, 試著找尋能繃緊肛門的肌肉。
3. 橫躺並將手指插入陰dao之中, 試著收縮, 如果手指能感覺到壓迫的話, 那就是我們要找的肌肉。
4. 將此三處肌肉, 就像要全部拽進身體中一樣, 收縮, 維持3秒後, 再放鬆3秒。 如此反復練習10~15次。
特別注意的事項:
(一)在開始階段, 不要選擇尿意太急的時候做練習, 因為開始階段對骨盆底肌肉的收縮還不是很熟悉, 很難控制自如。
(二)選在在輕鬆的環境下練習, 坐在家中的馬桶上是最好的選擇, 全身放鬆, 兩腿稍微張開是最佳的練習姿勢。
Advertisiment
(三)練習時, 不要使用足部肌肉和腹肌等其它部位的肌肉。
(四)不要屏住呼吸。 並不是練得越多越好。 (練習過多, 會使肌肉疲勞, 有可能反而不利於尿失禁的改善。 )每日練習三次, 可以採用不同的姿勢, 例如臥姿、坐姿和站姿進行練習。
(五)每次解尿憋尿動作之後最好休息十秒鐘再重複練習, 這樣可以避免肌肉痙攣;練習後可以熱毛巾敷在小腹上, 有助於解尿自如。
練習二:
1. 仰臥, 雙足分開, 與肩同寬
2. 在保持骨盆底部肌肉收緊狀態的同時, 慢慢地將腰部上拱。 (從腳部到肩部, 整個身體成倒“△”形)
3. 保持此狀態3秒鐘(不要屏住呼吸)
4. 然後, 一邊放鬆, 一邊慢慢地將腰部降下來, 休息3秒鐘
練習三:
1. 雙足與肩同寬站立, 雙手扶住桌子
Advertisiment
2. 將重心一點點地移到雙臂, 拉伸背部肌肉
3. 慢慢地收縮骨盆底部肌肉
4. 保持此狀態3秒鐘
5. 放鬆並休息3秒鐘
練習四:
1.坐於椅子前半部, 雙肩自然下垂, 將皮球(排球大小, 充氣7~8分足即可)或氣球放置於大腿膝蓋間, 自然呼吸。
2.將皮球夾於膝蓋間, 向內夾緊皮球, 數到五, 同時感覺會陰部肌肉收縮;放鬆雙膝不要用力夾球, 數到五, 重複作五次。
注意事項:大部分人從進行練習後第2周左右尿失禁的情況就開始有所改善了。 不過因人而異, 也有人需要練習3~6周才會有感覺。 如果慢慢感覺上述練習過於容易, 可以試著將保持的時間由3秒鐘增加到8秒鐘。
在練習的過程中, 詳實紀錄每天的飲食及大小便情形;睡前1個小時不要飲水或少飲水;避免酒精、不要喝可樂和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Advertisiment
如果產後4個月尿失禁的情況還沒有改善, 就應該到醫院就醫。 治療方法有很多, 比如手術、電激療法、藥物治療、插入避孕環、定期排尿訓練等。 但最重要的, 是需要我們克服害羞心裡, 鼓起勇氣去婦產科醫院或泌尿科進行正規的醫療檢查和治療。
就醫前你應該做哪些準備?1. 三天的解尿記錄:凡是吃的、喝的、排尿和大便的時間、量、方式(如一次解完或分段解完等)、(如一次解完或分段解完等), 解尿症狀(滴滴答答流出,
Advertisiment
2. 正在服用的藥物紀錄:有些藥物會有利尿的副作用。
Tips:產後不要馬上束緊腹部!
骨盆的鬆弛大約要持續到產後的第2個月。 在此期間, 如果束緊腹部的話, 就會對鬆弛的骨盆以及骨盆底部肌肉群產生壓迫, 從而使處於恢復期的骨盆, 就像分娩時一樣, 被擠壓擴張, 並向下擠壓直腸、子宮和膀胱。 長此以往的話, 骨盆的鬆弛狀態就永久性地無法恢復了, 骨盆底部肌肉群也就變得鬆弛了。 這正是發生尿失禁、痔瘡以及子宮下垂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編提示:如果想要產後遠離尿失禁, 孕媽咪產前就應該做好預防工作, 孕媽咪可適當進行一些會陰肌肉的運動、產前會陰按摩及盆底肌運動。 如果動作無法做到標準,一定不要勉強,以免產後肌肉拉傷,影響產後恢復速度。
如果動作無法做到標準,一定不要勉強,以免產後肌肉拉傷,影響產後恢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