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產生胎位不正的原因和選擇分娩的方式

什麼是胎位

“胎位”一般在醫學上稱之為胎產式, 其是指胎兒長軸與母體長軸之間的關係, 分為縱產式、橫產式和斜產式。 同時依據胎兒最先進入骨盆入口的部位, 稱之為“胎先露”。

其大約95%是胎兒的頭部, 故稱之為“頭位”。 非頭位元狀態時醫學上就認為是胎位不正, 大約會占到5%的可能性。

而斜位是一種不穩定性胎兒位置, 臨產後,它終將轉化為頭位、臀位或橫位。

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大多數是有原因的, 主要是子宮腔形態異常,導致胎兒轉至下方受阻, 多見於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情況;此外胎盤前置或胎兒位置偏低,

Advertisiment
也會影響胎體在宮內的旋轉;胎兒方面多見於發育異常的胎兒, 比如腦積水。

一般正常情況下, 到妊娠36~37周後絕大多數胎頭會旋轉至下方, 所以在早產病例中, 胎位不正者相對較多。

胎位不正有哪些類型

★胎位不正主要多為臀位〔大約占3-5%), 極少的可能性為橫位, 也就是胎兒的肩部最先進入骨盆的入口。

★臀位是寶貝的臀部最先進入了媽咪骨盆的入口, 但依據胎兒下肢屈伸的情況又有單臀位元、混合臀位、足先露等情況。

★單臀位是指僅胎兒臀部進入骨盆入口, 胎兒下肢平行上舉狀態。

★混合臀位元時, 胎兒臀部和部分足進入骨盆入口。

胎位不正可以糾正嗎

基於上述的風險, 目前多不主張在孕期糾正胎位,

Advertisiment
而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 大家可能聽說過“膝胸臥位”、外倒轉術、艾條灸治等方法現在多不採用。 必要時, 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擅自為之。

胎位不正的分娩選擇

我們知道了“胎位不正”的發生率並不是太多, 且對母胎有一定的風險, 就目前來講, 足月或胎兒體重較大時多採用子宮下段剖宮產結束分娩。

★當橫位發生時, 胎兒體重較大者建議做剖宮產,胎體較小者,有經驗的醫生會採取內倒轉術將胎兒轉至頭位或臀位分娩。

★臀位時, 如果是初產婦, 胎兒體重估計在3500克以下時,有陰☆禁☆道分娩的可能。

★發生早產、胎兒體重相對骨盆而言較小, 且無宮內缺氧證據, 也可以陰☆禁☆道分娩, 也就是說胎位不正不一定就需要100%的剖宮產。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