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血虛卻體燥,冬季熱補恐便祕長痔瘡

撰文\丁彥伶(臺灣)

臺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黃浩瑞表示, 中醫認為孕婦是血虛而體燥的體質, 而以西醫的角度來說, 孕婦因為荷爾蒙變化的關係, 所以水份蓄積多, 孕婦容易水腫, 孕婦雖然看起來胖大, 血液量多, 但是因為血液還要供應嬰兒, 所以血液品質不佳, 也就是中醫認為的「血虛」, 並且因為孕婦體內水分蓄積多, 所以容易血壓高, 懷孕後筋骨容易痛且易上火, 所以完全不適合吃臺灣每到冬天就會很盛行的薑母鴨、羊肉爐或麻油雞等熱補。

黃浩瑞表示, 無論是傳統中醫或是西醫都認為孕婦容易體熱,

Advertisiment
西醫認為荷爾蒙高, 容易讓孕婦體溫比較熱, 而且體液易蓄積, 在這中醫則認為是「濕氣」, 至於臺灣的熱補, 像是燒酒雞等通常會加酒或是薑、麻油, 都是屬於會造成血壓上升, 在中醫看來屬於「發物」。

以臺灣人很愛的麻油來說, 麻油本身太熱也太燥, 並且麻油的揮發油會刺激腸道, 讓末梢迴圈打開, 如此一來會導致媽媽的水腫更嚴重, 二來也會造成表皮層和真皮層的解離, 引發出一些刺激物, 致使身體皮表易起疹, 尤其媽媽的腋下或是鼠蹊部易對磨的部位會出疹嚴重、水分滯留也會更嚴重, 加上如果孕婦又愛吃鹹, 會讓媽媽的健康更糟糕。

黃浩瑞說, 基本上, 中醫認為食補應該是清燉不應該加鹽的,

Advertisiment
豬肉是其中少數可以加鹽的食膳, 因為中醫認為豬是「水畜」, 主要是補腎, 所以可以加鹽, 但是現在大家無論吃羊肉爐或是薑母鴨都流行沾醬, 沾醬的含鈉高, 會讓本來容易水腫的孕婦更加水腫, 而且也影響藥性, 讓藥物產生不了效果。

如果孕婦一定要吃食補, 建議可以吃薏仁和豆腐, 黃浩瑞說, 臺灣人認為孕婦多吃薏仁和豆腐可以讓寶寶比較白嫩, 事實上薏仁或豆腐會不會讓寶寶比較白並不確定, 但是薏仁利水氣, 也不太會「耗氣」, 而豆腐則可退火、利尿, 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對人體的負擔也不大, 所以孕婦以薏仁和豆腐為食補, 可以增加營養又不會造成孕婦身體的負擔。

黃浩瑞表示, 孕婦一般強調要「涼補」, 比較建議食用具有安胎作用又能改善孕婦血虛體燥體質不適的藥材,

Advertisiment
最常用的是「黃芩加白朮」做為茶飲, 中醫認為白朮可以利水、燥濕及清熱, 適合有腹瀉及濕氣重的孕婦使用, 而黃芩可治上焦火熱, 對有火氣大症狀的孕婦具有退火的作用, 但不像黃蓮的作用那麼強, 可以輕柔退火不會損及胎兒, 建議可以用黃芩加白朮各三錢, 水滾開後兩者放在滾水略煮後熄火, 再悶數分鐘即可放涼飲用。

黃浩瑞提醒, 薑母鴨和羊肉爐、麻油雞、燒酒雞不只孕婦不宜, 如果平常很容易體熱、冬天也不怕冷、血壓高的人都不適合。 因為這些症狀都屬於「實證」, 而這些熱補都會使像高血壓、高血脂等症狀更加明顯, 吃多了可能反而血壓飆升而「爆血管」!

Advertisiment

另外, 經常熬夜, 雖然感覺身體比較虛的人也不適合吃熱補, 因為熬夜的人通常有「陰虛火熱」的症狀, 食補應該從滋陰的藥膳吃起, 溫熱補反而會像火上加油, 吃完不僅可能猛冒痘痘, 還可能拼命掉頭髮、便秘, 甚至引起痔瘡出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