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謹記:產前這六大產兆

對於“陣痛”的定義是指:一連串的協調性和有效率的非自主性的子宮收縮, 其結果是使子宮頸持續的變薄和擴張, 最終導致懷孕的產物被排出。 幸孕網提醒廣大孕媽媽, 臨盆待產, 要注意這六大產前產兆。

產兆1:胎動

懷孕後期因為胎兒成長迅速, 羊水減少, 胎兒可以活動的空間相對的減少了, 所以胎動也會明顯的減少了。 胎動的次數多少算是安全呢?其實目前尚無定論, 因為胎動的次數因人而異, 而且每個母親的主觀感受也不同。 研究顯示, 平均每日要花上2.7個小時才會感受到10次的胎動。

因此就有專家提議,

Advertisiment
只要在2個小時內有感受到10次的胎動, 就可以放寬心。 或是每天固定一個時段數1個小時, 如果胎動次數都在平均值內就可以放心。 反之如果胎動的次數明顯的增加或是減少50%以上, 應速就醫診察。

產兆2:輕鬆感

上腹部的壓迫減輕了, 這是因為胎兒頭部降入骨盆腔的關係, 所以感覺呼吸變得順暢了, 同時飲食的不適也改善了。 多數的初產婦(第一胎)會在36~38周之間感受到這個變化, 而經產婦(非第一胎)則不一定。 此時可以開始注意落紅, 破水或是陣痛的到來。

產兆3:落紅或現血

這是子宮頸變薄、變軟而有的黏液的血性分泌物, 呈粉紅或暗紅色, 若現血量少, 尚不需入院, 繼續觀察即可。 根據統計落紅後的一周內都會開始陣痛。

Advertisiment

產兆4:破水

這是包圍胎兒及羊水的胎膜破裂所致, 羊水是無色、清澈、帶有腥味的液體, 會持續且不自主的自陰☆禁☆道流出。 尿液則是清澈, 淡褐色, 具騷味的液體, 這是兩者之間的差異。 若發現破水應盡速就醫, 此時會建議入院待產, 然後視子宮收縮的情況給予適度的處置。

產兆5:陣痛

其實並非每次都可以很容易的區別假性陣痛和真實的陣痛。 “痛”是因為子宮強力的收縮, 造成暫時性的缺氧而引發疼痛因數的釋放, 通常產婦的感受是腹痛, 腰酸或是背痛。 陣痛時整個腹部變得很硬, 不痛時則很軟。 真正的陣痛是規律性的而且是越來越密集的, 起初可能是每10分鐘會收縮一次, 每次持續10-30秒。 但是隨著產程的進展, 收縮變成每3-4分鐘就會收縮一次,

Advertisiment
每次持續30-60秒。 收縮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不會因按摩、走動、臥床、或藥物的影響而減輕。

最重要的是子宮頸會變薄而且有效的擴張。 假性陣痛就剛好與上述相反;子宮為收縮不規則(間隔10-30分鐘不等), 下腹部輕微的酸痛不適, 經按摩、走動或休息可以緩解, 對子宮頸的擴張毫無幫助。 此時醫師通常會先內診評估子宮頸的狀況, 若還是很厚且未擴張則會建議產婦回家等待, 持續注意胎動, 再視陣痛的情況, 若有破水或是出血量增加時再返診。

產兆6:便意感

肛門不自主的想用力, 有排便的感覺。 對於經產婦這是很重要的徵兆, 因為經產婦的子宮頸在平常時已有稍許的擴張(因為被前胎撐開過), 所以當明顯陣痛時,

Advertisiment
子宮頸擴張的速度迅速, 此時應深呼吸哈氣, 不要用力盡速到醫院。 住院的時機需要經過醫師審慎的評估, 而這是對臨床醫師在專業上和經驗上的一項考驗。 臨床上的評估依據是綜合內診的發現, 胎兒監測器上的顯示資料, 和產婦的主觀意識。 內診主要是評估子宮頸擴張的程度, 子宮頸的長度及厚度, 胎位, 胎頭的位置(是否有下降)和是否有破水。 胎兒監測器主要是記錄胎兒心搏的變化和子宮收縮的頻率以及壓力。

經產婦的主觀意識是她對於子宮收縮的忍受度和便意感。 曾經有過案例經產婦的主觀意識比臨床判斷還準確, 產婦雖然只覺得腰酸但是有強烈的便意感, 在醫師還未來得及評估前,

Advertisiment
產婦就先告訴你她要生了。

住院時機

住院的時機為何重要, 因為太早入院待產, 無形中會讓產婦及其家屬產生產程過長的錯覺, 進而要求剖腹生產。 但是如果太晚入院則會造成醫護人員手忙腳亂, 在沒有妥善的處置下就生了, 在匆忙中有時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項而增加產婦及胎兒的風險。

第一胎的產程通常會比較長, 痛個三兩天才生是司空見慣的。 如果醫師評估沒有很快就會生的話(沒有破水, 子宮頸擴張未達3‘4公分), 一般會建議產婦回家等待, 這時就要注意前面提及的七項產兆。 幾乎所有的醫療院所應都具備了生產需知的衛教單, 建議近臨盆的孕婦們詳細的看一看, 甚至留一份在身邊。 多一分的準備就有多一分的安全感, 和減少一分的焦慮及不安。

和減少一分的焦慮及不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