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 認為孕婦就要像體弱的人一樣多吃一些補品, 就像大病初愈的病人, 要多喝雞湯一樣, 都是誤區。 用中醫的眼光看來, 這種東西吃多了之後, 反而會引起胎熱, 比如說多吃一些豬蹄, 鱉湯、龜湯等等, 都是產生胎熱的最直接原因。
還有就是大魚大肉, 比如說海參、鮑魚, 尤其是沿海地帶, 有些人就特別提倡吃孕婦海參進補。 孕婦對於這些東西不能吃太多, 像海參, 鮑魚, 還有一些龍蝦, 還有一些深海的蛤蜊等等, 因為海水的壓力很大, 很冷, 動物本身可以抗寒, 它就比較偏熱, 人吃得多了,
Advertisiment
以下營養素切記謹慎補
鐵:是否貧血是補鐵的關鍵點
鐵質也是寶寶常在媽媽肚子裡“掠奪”的營養元素之一, 市面上也有很多打著“補鐵”旗號的保健品在售。 解放軍第303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田永華表示, 如果孕婦沒有出現貧血症狀, 沒有必要刻意補鐵, 通常在食物中即可獲得。
有研究指出, 有27%妊娠期過度補鐵的孕婦, 到妊娠中期出現了血紅蛋白過高, 這些孕婦生早產兒或低體重兒的風險則增加了4倍左右。 所以補鐵的劑量應該根據個體是否貧血而作調整。
維生素:維生素非萬能 可先用食療方
Advertisiment
嘔吐, 是大部分孕婦不可避免的經歷。 一些准媽媽通過服用維生素B6來止吐, 效果立竿見影。 不過, 專家對這個方法並不贊同。
維生素B6在孕婦用藥標準中屬於A類藥, 對孕婦胎兒都很安全。 在臨床上, 有時也會配合維生素C、維生素E一起服用, 起到保胎作用。
維生素B6只有在出現“劇烈嘔吐”症狀時才使用, 一次用量為10毫克, 一天3次, 孕婦切勿將維生素B6當成“止吐藥”。 長期過多服用維生素B6, 會使胎兒產生依賴性。 胎兒出生後, 容易出現興奮、哭鬧不安、易受驚、眼珠顫動, 甚至驚厥等不良反應。
輕症無需吃維生素B6。 通常情況下, 一般脾胃虛弱、肝胃不和體質的孕婦容易出現嘔吐的症狀, 脾胃虛弱者的孕吐反應通常表現為吐清水、身體乏困,
Advertisiment
一般孕婦都認為吃維生素有益, 補過量反而造成危險, 尤其是在受孕後的最初三個月, 胎兒的主要器官正在行成。 維生素是一種化合物, 只要在飲食中, 均衡營養的攝取四大類食物, 及乳類、穀類、肉類及蔬菜水果類, 就很少有營養不足的情形。
對於不同孕期的飲食安排, 在妊娠的第l、2個月, 要“飲食精熟, 酸美受禦, 宜食大麥, 無食腥辛之味。 ”就是說, 妊娠早期要有全面的營養, 按孕婦的口味調配飲食, 不要吃可能加重妊娠反應的刺激性食品。
因此, 孕婦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多吃五穀雜糧。
Advertisiment
五穀雜糧實際上都是植物的種子, 那個種子埋在地裡面, 第二年可以長出一個完備的植物來, 它是植物高度精華的濃縮。 所以說, 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來這個飲食習慣, 五穀為養, 五穀雜糧是專門養身體的, 這個東西一方面它是植物高度的濃縮, 而且它有生機, 它放在土壤裡有生命力, 可以發芽, 可以長大。 孕婦應該多吃一些這樣的食品, 讓體內產生一種良好的生機勃勃的一種氛圍。
在此, 給孕婦推薦一款五穀雜糧的養胎粥:
把大棗、花生、枸杞子、蓮子、桂圓(少放, 如有內熱就不能放), 還有葡萄乾、黑芝麻、山藥, 大米、小米等等放一起熬粥。 我比較喜歡用小米, 因為小米養胃, 利濕。 還可以放些黑豆, 一起熬粥喝。 味道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