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選哪種姿勢更利於順產?

孕婦順產的姿勢選擇很重要, 無論是傳統坐位分娩法還是現代坐位分娩法, 選擇最正確才是好決策。 孕婦選擇的分娩姿勢以疼痛為主, 讓寶寶儘早誕生。

傳統坐位分娩法

1.仰臥位分娩法

國內多數產位取仰臥位, 在產科史上, 仰臥位分娩並不是主要體位。 其優點:對產科處理(如器械助產)及新生兒處理方便, 適合醫務人員的需要。

優點

對產科處理(如器械助產)及新生兒處理方便, 適合醫務人員的需要。 比較便於保護媽媽會陰。 疲勞度相對較小。 便於助產士觀察胎兒情況。 可以幫助胎兒轉換胎位, 便於分娩。

Advertisiment

缺點

(1)仰臥位時增大的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 使回心血量減少, 產婦可出現仰臥位綜合征。 其結果可誘發胎兒宮內窘迫和產後出血增多。

(2) 仰臥位分娩使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 產道較狹窄, 而且工作效率較低, 從而增加難產的機會。

(3)胎兒的重力失去應有的作用, 導致產程延長, 繼發宮縮乏力。

2.側臥位分娩法

優點:能使會陰放鬆, 減少下腔靜脈受壓和防止仰臥位綜合症。

缺點:應用此法接生者操作不便。 在左枕橫位、左枕後位, 採取右側臥位, 右枕橫位和右枕後位採取左側臥位, 有利於胎兒機轉。

3.坐位分娩法

優點

(1)直立姿勢, 由於重力的關係, 先露部直接壓迫子宮下段的宮頸部, 可反射地使子宮收縮強而有力, 有效地縮短第二產程;

Advertisiment

(2)有利於分娩 機轉的順利進行, 直產姿勢, 胎兒重力與產道方向一致, 宮縮能使胎頭在產道中旋轉的順利;

(3)產婦以蹲式骨產道寬度最大, 當產婦從平臥位改為蹲式時, 骨產 道橫斷面的面積可增加30%, 蹲位時出口前後徑可增大0.5cm-2.0cm;

(4)改善胎兒的血液迴圈, 減輕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缺氧的程度。

缺點

(1)產婦久坐後, 會陰部容易發生水腫;

(2)有急產傾向及進程較快的產婦不應採取坐式產椅分娩。

現代坐位分娩法

由於各種不同形式的坐式產床的出現, 產床的靠背部分可調節, 在分娩過程中可根據宮縮、胎兒下降程度適當調整靠背的角度。

(1)由於現代出現不同形式的坐式產床, 具有可調節的靠背部分, 在分娩的時候可以根據宮縮情況和胎兒的下降程度等進程調整靠背的角度,

Advertisiment
尋找最有利分娩的坐姿。 因此, 只要產婦用力得當, 用力時與產軸一致, 比傳統坐位分娩法更能縮短第二產程;

(2)能有效減少新生兒窒息。

缺點:

有急產傾向及進程較快的產婦不應採取坐位分娩, 或者需要將靠背調得比較低, 避免急產情況發生。

之所以有不同分娩法的說法, 是因為在分娩過程中, 准媽媽們可以採取不同的姿勢分娩。

如何讓分娩更順利

1、做好完整的產檢

媽咪確定懷孕後, 醫生會利用B超確認受精卵是否成功著床在子宮內, 此後便展開一系列產檢。

2、認識產程

產程是媽咪經過一段時間的規律性陣痛, 使得子宮頸逐漸變薄、變短、擴張而後至全開,

Advertisiment
最後閉氣由腹部用力向下推, 娩出胎兒與胎盤的整個過程;准媽咪在產前瞭解整個產程的變化, 先做好心理準備與建設, 再配合醫護人員指導的呼吸運動, 大多數就能順利地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 產程可分為:

1)第一產程:子宮規則的收縮開始計算至子宮頸全開。 初產婦約需14到20小時;經產婦約需8到12小時。

2)第二產程:子宮頸全開至胎兒娩出。 初產婦約需1小時;經產婦只要大約15分鐘。

3)第三產程: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 約需10到20分鐘。

3、做產前運動

適當的產前運動有助於准產婦的鬆弛肌肉, 減輕生產時的疼痛, 使生產過程能順利進行, 並可預防懷孕期間出現的身體不適, 例如抽筋、水腫、腰痛等症狀。

到目前為止, 生產仍充滿著許多我們無法預期的潛在危險,

Advertisiment
現在醫療資訊是如此的容易取得, 所以建議每位准媽咪都應知道有關孕期的一些警訊, 及生產時可能遇到的風險, 充分瞭解寶寶和自己的狀況, 多參加醫院或相關團體所辦的媽媽教室, 和丈夫、家人、醫生間建立信任感和良好的溝通管道。 這樣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或者胎兒的身體狀況有一個充分的瞭解, 還可以對生產有一個提前的認識。

4、瞭解生產可能遇到的風險

瞭解可能碰到的問題, 如果萬一真的發生了, 當醫生建議採取緊急處理時, 才能作出正確與最有利的選擇, 以下是生產可能遇到的問題:

1)產程延遲。

2)子宮破裂。

3)異常的胎產式。

4)胎兒異常。

5)羊水栓塞。

6)子癇前症或子癇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