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胎寶寶性子很急, 預產期沒到就緊趕慢趕的想出來看世界, 當然也有些胎寶寶不慌不忙, 預產期都過了好多天了, 他還穩穩地呆在媽媽的肚子裡, 享受媽媽的溫暖。 難道是醫生測預產期有誤?
專家表示:從最後一次月經結束算起, 一般是280天。 但這僅僅是理論, 實際上大多數准媽媽數到零的時候, 要麼是孩子已經生下來了, 要麼就是還毫無動靜呢, 只有4%的孩子能遵守預產期如約來到這個世界。
分娩期不一定就是預產期
遲遲不到
不到一半的孩子會比預產期出生得晚, 讓媽媽們備受折磨, 讓醫生著急,
Advertisiment
醫生主要關注的無非是:胎盤是否還在恪盡職守, 給未出世的小寶寶提供食物和氧分。 我們猜測胎兒只有在認為母體之外的世界更精彩時, 才會想到出世, 這時他就會發出一些信號, 比如羊水變綠了或者心電圖呈現出不穩定的心跳等。 如果一切正常, 寶寶就不著急出來了。
胎兒千呼萬喚不出來, 會讓孕媽媽們感到不安、甚至不耐煩, 盼寶寶很久了, 加上親戚朋友們開始嘮嘮叨叨地打聽:“到日子了吧?生了嗎?”這種感覺有點像飯做好了, 可是左等右等, 客人還不到。
急不可耐
與此相反, 還有一種情況:寶寶耐不住性子, 想早早地到新的世界看一看。
Advertisiment
這些急性子的嬰兒中有1/10是早產兒:他們在懷孕37周之前來到人世, 體重低於2500克, 許多器官都尚未發育成熟。
那麼, 到底是誰最終決定寶寶的降生呢:是媽媽還是孩子?
分娩的生物鐘藏在激素裡?
為什麼有的孩子等不及, 而有的孩子不慌不忙?是什麼促成了孩子的誕生?如何能避免早產?科研人員想尋找, 到底決定生產的生物鐘藏在哪裡?在媽媽身上, 還是在孩子那裡?他們希望能從孕媽媽的激素中找到答案。
的確, 在生產前若干天, 孕婦的身體裡就開始分泌大量的雌性激素,
Advertisiment
預產期的預測
出生的誘因來自孩子?
幾位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宣佈了他們所謂的“饑餓理論”。 他們觀察到:當子宮中的胎兒感覺營養和氧份不足時, 就會分泌出一種能產生疼痛的壓力激素。 用它來向媽媽發出信號:“讓我出去, 我的東西不夠吃了!”
還有一種說法:胎兒的大腦時時監測著各種重要器官的成熟狀況, 直到有一天大腦收到一個資訊:“我長大了, 可以出去了!”
外界的力量
外界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促成早產的風險因素除了子宮畸形、宮頸有問題以外,
Advertisiment
陰☆禁☆道感染, 母體中的胚胎上升, 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導致囊水的提前破裂。 另外, 很多原因都會導致早產的發生。 不過准媽媽們並不是束手無策, 只要認真做好產前檢查, 醫生大都能及時發現炎症之類的問題。 保證讓寶寶心平氣和地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