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媽 你心理性難產了嗎?

如今的醫學技術發達、生活水準更是大大提高, 但是在這樣環境佳、營養好的條件下, 許多明明身體狀況良好的女性, 卻因為心理性原因導致難產。

孕期,心理難產

細數心理性難產的誘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心理性難產呢?

認知錯覺

相信很多人在懷孕以前, 對相關的知識一般都不會去刻意瞭解。 而往往最為“直觀的”, 就是來自電視劇、書籍的分娩情節。 劇集裡, 產婦叫得撕心裂肺, 更重要的是, 劇情常常安排不是寶寶死了就是產婦死了, 幾乎都是難產。

事實上, 電視劇或者書籍裡這種清一色的分娩情節,

Advertisiment
都是因為劇情需要才描寫的, 與現實無關。 然而由於看到的人僅從此處獲得資訊, 容易產生“可得性偏差”, 以為這就是全部。 還有“證實偏差”, 當人們已經確立某種觀點或信念的時候, 往往會去更多地尋找支持這種信念的證據, 於是大家都會發現, 啊, 原來她也是難產, 她的朋友也是難產。 這些都使得她們更相信, 難產的可能性是如此之大, 於是紛紛主動選擇剖宮產。

情緒記憶

由於大多數女性都會面臨分娩的一天, 因此當她們聽到“難產”事件的時候, 會非常害怕, 產生強烈的情緒, 而情緒記憶又是最難忘的。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 “人們的情緒記憶在形成時, 與自身生活的許多部分都發生了關聯, 因此要隔離它們很難。

Advertisiment
一旦人們要刻意忘卻這些記憶, 情感因素就會使它突顯出來, 因而更加難忘。 ”並且大部分女性☆禁☆感性程度要比理性程度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醫生的勸導起不了作用的原因之一。

應激反應能力

無論如何, 分娩都是件高難度的事情, 面對它, “戰鬥還是逃跑”考驗著應激能力。 現在的生活固然比過去好, 但能夠經歷的挫折、危機卻相應地減少, 尤其獨生子女在多重完全的保護下, 能夠遇到的應激事件, 多數只是考試、比賽等。

“應激反應”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強烈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包括生理和心理反應的總和;誇張一點說, 分娩無異於一場小“戰爭”, 這種強度的應激對於習慣了小打小鬧的人確實有些承受不過來, 一時間,

Advertisiment
自信和身體健康都會搗亂, “難產”也就在所難免。

對寶寶本身的恐懼

認為自己會難產的人, 看起來是害怕分娩的過程, 怕出狀況, 但其實其中有一部分人, 潛意識裡剛好想的就是“希望出狀況”, 這聽起來很過分, 但卻正是心理學中稱為“反向生成”的一種無意識的防禦機制。

因為各種原因, 有些人擔心寶寶的出生會打亂原先的生活節奏, 影響自己, 而有些人可能是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懷孕的, 伴隨著預產期越來越近, 這種恐懼和焦慮也越來越嚴重, 但是到了這個時刻, 已經不能再後悔了, 或者周圍的環境、親友也使得她們不能把這種“不想生孩子”的想法表露出來, 因此一方面她們恐懼, 一方面又要壓抑恐懼, 於是就啟動了一種無意識的防禦機制,

Advertisiment
產生一種自己會難產的感覺。 這種感覺, 往往讓她們深信不疑, 同時也是內心深處的一種依賴。

害怕失控感

過去, 人類技術還不夠發達, 很多時候只能“聽天由命”, 人會有種無助、弱小的感覺。 然而如今大多數的時候, 人都能用科學的、可以掌控的方法去面對處理一系列事件, 自信度和掌控感大大提高。 可是面對分娩, 人還沒有百分百保證成功的能力。 當意識可能將是“自然的不可抗力”在左右自己, 這種一下子失控的感覺, 對比過去會更強烈, 以至於“惶惶不可終日”, 對精神和身體產生極大的負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