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調查
懷孕的不同月份, 你的營養側重點有所不同嗎?
A 基本一樣
B 會有所不同, 孕檢時醫生會說
在中醫天人相應的觀念中, 自然界的氣候變化, 時時影響人體的生理、病理, 孕媽咪更容易受影響。 因此, 隨著胎兒在孕媽咪體內的生長發育, 其營養需求不同, 故孕媽咪的飲食不應千篇一律, 應根據胎兒的成長, 適應期生理性、代謝性需要, 採取適宜的飲食
懷孕初期營養(1~3月)
妊娠前3個月是胎兒初成時期, 這個階段不需要特別加強營養, 飲食方面要注意饑飽適度, 少食多餐。 食物以清淡, 易消化為主, 宜清熱、滋補,
Advertisiment
妊娠一月養精血
中醫認為, 妊娠一月肝經主養, 肝主藏血, 女子剛懷孕時, 身體的氣血已經有了變化, 出現肝火旺盛、頭暈、頭疼、失眠等現象。 飲食上, 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以清淡為主。 同時天然的綠色蔬果, 也有利於滋養肝臟。
變化
1、 孕媽咪, 胎盤初結, 身體氣血發生變化, 基本無妊娠感。
2、 寶寶, 胚囊初成。
營養建議:
1、飲食上要“精熟”, 即食物要精美, 且易於消化, 不要吃生冷食物, 如冷飲等。
2、酒精傷肝, 懷孕時一定要遠離哦。
3、綠色蔬菜要多吃。 中醫認為, 肝對應五色中的青(綠)色, 因此多吃綠色食物對肝臟也大有益處哦。 如油菜、甘藍、青菜、菠菜、西蘭花等。
為什麼女子懷孕後喜歡吃帶點酸味的食物?
酸味食物有助於滋養肝血
Advertisiment
孕媽咪們喜歡吃酸, 與肝經有關。 肝主藏血, 女子剛懷孕時, 特別需要用血來滋養孩子, 所以此時肝陰就會略有不足。 五臟與五味相對應, 肝在五味裡對應的就是酸, 所以就會出現孕媽咪們喜酸的現象。
妊娠二月面子工程很重要哦
妊娠二月是胎兒膽經生髮之時, 膽主人體之精, 膽氣足的孕媽咪讓人感覺氣血旺盛。 這個階段是血脈生髮而形成胎兒大腦和五官的重要時期, 可出不得一點差錯哦。 營養上與一月基本相同。
變化
1、 孕媽咪:已有妊娠感覺, 第六周左右開始出現噁心、嘔吐、困倦等早孕反應。
2、 寶寶:從最初的胚囊開始逐步精細化, 月末時可初具人形。
營養建議:
1、 油膩和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加重膽囊等消化器官的負擔,
Advertisiment
2、 胎兒督脈的形成期, 需要補充大腦發育所需的養分, 如大豆、芝麻、核桃、魚蝦等。
3、 適當吃些酸性食物, 適當的酸味食物有助於“滋肝陰, 養肝血”, 孕媽咪可以適當吃些楊梅、獼猴桃、石榴、橘子、青蘋果。
剛剛懷孕時總覺得頭暈、頭疼, 特別容易犯困, 是怎麼回事呢?
孕媽咪體內陽氣上升, 肝火旺盛, 易引起頭暈等症狀。
肝主藏血, 懷孕初期, 孕媽咪體內氣血會發生變化, 體內陽氣開始增長, 引起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則容易出現頭暈、頭疼、耳鳴等類似於感冒的症狀。 這種情況下, 孕媽咪不宜服用感冒藥, 可以通過清淡飲食及一些涼性食物來去除體內的肝火。
妊娠三月注意保護胚胎
妊娠三月,
Advertisiment
變化:
1、孕媽咪:孕吐最為嚴重。
2、寶寶:B超可測及胎心搏動。
營養建議:
1、 適當的苦味食物可以瀉火通便, 促進消化。 如芹菜、蕎麥等, 但苦瓜會刺激孕婦子宮收縮, 不宜食用。
2、 注意補充水分:中醫認為心與五行中的“火”相對, 適當的水分可以降心火, 因此大量飲用水分有利於養心。 而且隨著妊娠反應的增加, 孕婦多補充水分, 也有利於維持體內水鹽平衡。
3、 紅色食物應多吃。 紅色食物具有補鐵、補血、滋養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孕吐很厲害, 怎麼辦?
這是孕期正常反映, 補鐵補血的食物可緩解症狀
懷孕後, 孕媽咪自身的肝血就會顯得不足, 肝血不足就會引起肝陽上逆, 衝撞胃部, 引起胃部泛酸、嘔吐、噁心等早孕症狀。 一般在懷孕第二個月開始, 第四個月就會基本結束。 可採用少食多餐, 攝取適量酸味食物及補血食物來緩解, 注意補充水分。
懷孕中期營養(4~6月)
孕中期是胎兒生長的關鍵時期, 胎兒的身長、體重都在比較快的生長, 在飲食方面, 需要有所增加, 同時做到美味及多樣化, 也就是營養豐富, 但不能吃得太飽;通過不同品種的蔬菜水果攝取不同的養分。 這時期, 孕媽咪陰血常不足, 易生內熱, 宜養陰補血。
妊娠四月五臟六腑形成
中醫認為,妊娠四月,三焦經主養。三焦是人體氣血上下貫通的通道,孕媽咪多吃殼類食物和魚,有助於胎兒經絡系統的發育,從而促成其器官機能的發展成熟。女性子宮處於三焦中的下焦,隨著寶寶的長大,逐漸增大的子宮很容易壓迫到下焦,出現腰酸、腹脹等情況。
變化:
1、孕媽咪 :早孕反應結束,月末下腹稍隆起。
2、寶寶:胎盤形成,胎兒內臟基本形成。
營養建議:
1、 保證一定量的主食攝入,可以選擇大米和粳米,大米偏涼性,因為胎兒在母腹中是陽物,屬熱性,故宜吃一些性稍涼的食物以調節陰陽平衡。
2、 多吃帶殼類食物。如赤貝、牡蠣、生蠔及堅果類食物。
3、 可適當開葷,以開通血氣,暢通經絡。如魚類、瘦肉、動物肝臟等。
為什麼腰有點酸?
這是由腎虛引起
因為寶寶成長的地方——子宮,位於三焦中的下焦,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逐漸增大的子宮很容易壓迫下焦,引起腎虛,所以很多孕媽咪都會感到腰酸, 可以適當吃些補腰腎的東西,如豬腰、黑豆、雞蛋、海參、墨魚等。
妊娠五月齒骨毛髮生成
中醫認為,五月脾經主養,脾的作用主要是傳輸營養和消化食物。脾養好了,孕媽咪的氣血才能旺盛,才能夠給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脾與長夏相應,即農曆六月,雨水多,濕氣重,應避免油膩食物。
變化:
1、 孕媽咪:體重增加,“五月出懷”腹部隆起明顯。
2、 寶寶:骨骼、牙齒開始形成。
營養建議:
1、 注意補充鈣質。多食牛奶、雞蛋、牛羊肉和主食雜糧,以幫助五臟來養氣。媽媽氣血足,寶寶才能更多地吸取營養。
2、 不宜吃熱性或易口渴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3、 多吃黃色食物。五色中,黃色與脾對應,多吃黃色食物有利於脾的保養,如:柳丁、南瓜、玉米、黃豆、甘薯等。
頭髮乾枯、掉發嚴重,怎麼辦?
補充腎氣可緩解掉發
寶寶到了六月就開始長筋骨了。筋連綴四肢百骸,特點是柔韌。此時胎兒需要足夠的力氣方能活動,而這些營養需要靠胃來供給。胃,生氣生血,血足方能濡潤筋骨。
變化:
1、 孕媽咪:體重急劇增加,腹部更大,明顯感覺胎動。
2、 寶寶:可自由變換位置,活動開始頻繁。
營養建議:
1、 可以吃些性甘的食物,五味中甜對應胃,適當的甜食不僅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蜂蜜、米麵等。
2、 強調鐵的攝入量。只有足夠的氣血,方能提供給寶寶更多的營養。如:動物肝臟、芹菜、海帶、雞蛋等。
為什麼腳踝和小腿總是腫腫的,按壓下去還會有個窩?
調節體液的臟器受到子宮的壓迫,功能減弱
孕中晚期,隨著子宮的不斷增大,孕媽咪的各臟器受到子宮的壓迫也在增長,肝、心、腎負擔加重,對體液的調控失衡,容易引起下肢浮腫。可以通過增加營養、減少鹽分攝入等方式來減輕症狀,食物中,冬瓜、南瓜、赤豆都有利於減輕下肢浮腫。
懷孕晚期營養(7~10月)
這時,多數孕媽咪都會因為脾氣虛弱,出現水腫的症狀。此時的孕媽咪因陰虛血熱,胎熱不安,極易出現早產。飲食方面要熱飲,但不可進食燥熱的食品;要補氣健脾,滋補肝腎以利生產。
七月,感受生命的律動
傳統醫學認為,妊娠第七個月是胎兒骨節動作屈伸的活躍期,這是胎兒在調節自身的氣血。七月,肺經主養,在飲食上,孕媽咪應避免性寒食物,可多吃米飯,不要吃冷的和冰的食物。
變化:
1、孕媽咪:腹部變大,出現妊娠紋,有足部浮腫、抽筋等症狀出現。
2、寶寶:可以有意識地轉動身體,也能完成握拳等小運動。
營養建議:
1、忌用辛辣調料。肺屬水,與火相克,因此要避免使用熱性調料。如八角、花椒等。
2、減少鹽分的攝入,喝水也要適當。充分攝取蛋白質,適當補充鈣元素。
3、白色食物要多吃。中醫認為白色入肺,肺主皮毛,孕媽咪要想在孕期保持皮膚的良好狀態,應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百合、蓮藕、雪梨等。
皮膚乾燥、瘙癢,怎麼辦?
通過滋養肺陰、降低肺熱來保養皮膚
在中醫看來,孕媽咪們皮膚出現的乾燥、瘙癢症狀原因都出在肺上。肺是水上之源,主人體皮膚,肺熱、肺燥就會引起皮膚乾燥,胎兒屬陽,易引起內熱,導致孕媽咪皮膚出現一些問題。可以用綠豆熬湯,不加任何糖,只喝湯。綠豆性寒,在孕後期可以適當喝一些,如果是秋冬季則應少喝。
八月,大腸經主養
傳統醫學認為,妊娠八月,大腸經主養。大腸經與胃經同屬人體消化、吸收及排除廢物的器官,主人體肌肉。這一時期是胎兒肌肉生長期,因此孕媽咪容易出現肌肉酸痛,浮腫等現象。
變化:
1、 孕媽咪:體型笨重,行走不便,輕度浮腫。
2、 寶寶:肌肉更加發達,胎動更頻繁。
營養建議:
1、在保證孕媽咪營養的同時,也要避免大魚大肉,進補過度,以免胎兒過大,不利分娩。
2、多吃利尿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蘿蔔等。
3、適當吃些粗纖維的食物,如南瓜、玉米、燕麥、芹菜、柚子等,可促進大腸蠕動,預防孕晚期的便秘症狀。
為什麼老是覺得胃裡面脹脹的,到了七八月還覺得有種燒灼的感覺?
少食多餐,減少胃部負擔
很多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都會發生腸胃不適的症狀,如噁心、嘔吐、胃脹氣等,約有50%以上的准媽咪會在懷孕的中期及後期發生胃灼熱的症狀。這主要是隨著子宮的增大,會漸漸抵住胃部,胃部壓力增大,導致酸性的胃內物質逆流,引起胃灼熱。不用太擔心,生產後即可恢復正常,可採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式,此外避免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以及油炸、高濃度糖分的食物,以免加重胃的負擔。
九月十月:萬事皆備,俟時而出。
妊娠9月腎經主養。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如果腎氣虧損再加上脾氣虛弱,很容易導致氣血兩虛,引發胎兒早產。此時飲食需要“五穀為充、無果為養”,孕媽咪必須攝入一定量的主食,同時應避免生冷和燥熱食物,補氣健脾、滋補肝腎,為生產做好準備。
變化
1、 孕媽咪:母體漸漸做好生產準備,尿頻、腰背疼的現象會加重。
2、 寶寶:皮膚、毛髮漸長成,體型漸豐滿。
營養建議:
1、多食補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大豆、穀物、扁豆、香蕉、大棗、板栗及豬瘦肉、牛肉、雞肉、牛奶、豆製品等。
2、五穀可以補腎,每天必須保證一定量的主食,最好是粗糧。
3、五色中,黑色與腎相對,可以吃些黑色食物益腎、養血。如黑芝麻、黑豆、紫菜、香菇、海參、黑棗等。
晚上一直睡不好,隔半小時就得去一次廁所。
應穩固腎氣,減少鹽分攝入
孕媽咪在懷孕早、晚期都會出現尿頻的症狀,特別是後期,逐漸增大的子宮對膀胱的壓迫也在增大,出現尿頻、尿急的症狀也是正常的,不必特別驚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一些補腎的中藥,穩固腎氣,飲食上注意低鹽低熱量,及時補充水分,多吃香菇、白菜、花生、核桃等食物。
宜養陰補血。妊娠四月五臟六腑形成
中醫認為,妊娠四月,三焦經主養。三焦是人體氣血上下貫通的通道,孕媽咪多吃殼類食物和魚,有助於胎兒經絡系統的發育,從而促成其器官機能的發展成熟。女性子宮處於三焦中的下焦,隨著寶寶的長大,逐漸增大的子宮很容易壓迫到下焦,出現腰酸、腹脹等情況。
變化:
1、孕媽咪 :早孕反應結束,月末下腹稍隆起。
2、寶寶:胎盤形成,胎兒內臟基本形成。
營養建議:
1、 保證一定量的主食攝入,可以選擇大米和粳米,大米偏涼性,因為胎兒在母腹中是陽物,屬熱性,故宜吃一些性稍涼的食物以調節陰陽平衡。
2、 多吃帶殼類食物。如赤貝、牡蠣、生蠔及堅果類食物。
3、 可適當開葷,以開通血氣,暢通經絡。如魚類、瘦肉、動物肝臟等。
為什麼腰有點酸?
這是由腎虛引起
因為寶寶成長的地方——子宮,位於三焦中的下焦,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逐漸增大的子宮很容易壓迫下焦,引起腎虛,所以很多孕媽咪都會感到腰酸, 可以適當吃些補腰腎的東西,如豬腰、黑豆、雞蛋、海參、墨魚等。
妊娠五月齒骨毛髮生成
中醫認為,五月脾經主養,脾的作用主要是傳輸營養和消化食物。脾養好了,孕媽咪的氣血才能旺盛,才能夠給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脾與長夏相應,即農曆六月,雨水多,濕氣重,應避免油膩食物。
變化:
1、 孕媽咪:體重增加,“五月出懷”腹部隆起明顯。
2、 寶寶:骨骼、牙齒開始形成。
營養建議:
1、 注意補充鈣質。多食牛奶、雞蛋、牛羊肉和主食雜糧,以幫助五臟來養氣。媽媽氣血足,寶寶才能更多地吸取營養。
2、 不宜吃熱性或易口渴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3、 多吃黃色食物。五色中,黃色與脾對應,多吃黃色食物有利於脾的保養,如:柳丁、南瓜、玉米、黃豆、甘薯等。
頭髮乾枯、掉發嚴重,怎麼辦?
補充腎氣可緩解掉發
寶寶到了六月就開始長筋骨了。筋連綴四肢百骸,特點是柔韌。此時胎兒需要足夠的力氣方能活動,而這些營養需要靠胃來供給。胃,生氣生血,血足方能濡潤筋骨。
變化:
1、 孕媽咪:體重急劇增加,腹部更大,明顯感覺胎動。
2、 寶寶:可自由變換位置,活動開始頻繁。
營養建議:
1、 可以吃些性甘的食物,五味中甜對應胃,適當的甜食不僅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蜂蜜、米麵等。
2、 強調鐵的攝入量。只有足夠的氣血,方能提供給寶寶更多的營養。如:動物肝臟、芹菜、海帶、雞蛋等。
為什麼腳踝和小腿總是腫腫的,按壓下去還會有個窩?
調節體液的臟器受到子宮的壓迫,功能減弱
孕中晚期,隨著子宮的不斷增大,孕媽咪的各臟器受到子宮的壓迫也在增長,肝、心、腎負擔加重,對體液的調控失衡,容易引起下肢浮腫。可以通過增加營養、減少鹽分攝入等方式來減輕症狀,食物中,冬瓜、南瓜、赤豆都有利於減輕下肢浮腫。
懷孕晚期營養(7~10月)
這時,多數孕媽咪都會因為脾氣虛弱,出現水腫的症狀。此時的孕媽咪因陰虛血熱,胎熱不安,極易出現早產。飲食方面要熱飲,但不可進食燥熱的食品;要補氣健脾,滋補肝腎以利生產。
七月,感受生命的律動
傳統醫學認為,妊娠第七個月是胎兒骨節動作屈伸的活躍期,這是胎兒在調節自身的氣血。七月,肺經主養,在飲食上,孕媽咪應避免性寒食物,可多吃米飯,不要吃冷的和冰的食物。
變化:
1、孕媽咪:腹部變大,出現妊娠紋,有足部浮腫、抽筋等症狀出現。
2、寶寶:可以有意識地轉動身體,也能完成握拳等小運動。
營養建議:
1、忌用辛辣調料。肺屬水,與火相克,因此要避免使用熱性調料。如八角、花椒等。
2、減少鹽分的攝入,喝水也要適當。充分攝取蛋白質,適當補充鈣元素。
3、白色食物要多吃。中醫認為白色入肺,肺主皮毛,孕媽咪要想在孕期保持皮膚的良好狀態,應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百合、蓮藕、雪梨等。
皮膚乾燥、瘙癢,怎麼辦?
通過滋養肺陰、降低肺熱來保養皮膚
在中醫看來,孕媽咪們皮膚出現的乾燥、瘙癢症狀原因都出在肺上。肺是水上之源,主人體皮膚,肺熱、肺燥就會引起皮膚乾燥,胎兒屬陽,易引起內熱,導致孕媽咪皮膚出現一些問題。可以用綠豆熬湯,不加任何糖,只喝湯。綠豆性寒,在孕後期可以適當喝一些,如果是秋冬季則應少喝。
八月,大腸經主養
傳統醫學認為,妊娠八月,大腸經主養。大腸經與胃經同屬人體消化、吸收及排除廢物的器官,主人體肌肉。這一時期是胎兒肌肉生長期,因此孕媽咪容易出現肌肉酸痛,浮腫等現象。
變化:
1、 孕媽咪:體型笨重,行走不便,輕度浮腫。
2、 寶寶:肌肉更加發達,胎動更頻繁。
營養建議:
1、在保證孕媽咪營養的同時,也要避免大魚大肉,進補過度,以免胎兒過大,不利分娩。
2、多吃利尿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蘿蔔等。
3、適當吃些粗纖維的食物,如南瓜、玉米、燕麥、芹菜、柚子等,可促進大腸蠕動,預防孕晚期的便秘症狀。
為什麼老是覺得胃裡面脹脹的,到了七八月還覺得有種燒灼的感覺?
少食多餐,減少胃部負擔
很多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都會發生腸胃不適的症狀,如噁心、嘔吐、胃脹氣等,約有50%以上的准媽咪會在懷孕的中期及後期發生胃灼熱的症狀。這主要是隨著子宮的增大,會漸漸抵住胃部,胃部壓力增大,導致酸性的胃內物質逆流,引起胃灼熱。不用太擔心,生產後即可恢復正常,可採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式,此外避免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以及油炸、高濃度糖分的食物,以免加重胃的負擔。
九月十月:萬事皆備,俟時而出。
妊娠9月腎經主養。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如果腎氣虧損再加上脾氣虛弱,很容易導致氣血兩虛,引發胎兒早產。此時飲食需要“五穀為充、無果為養”,孕媽咪必須攝入一定量的主食,同時應避免生冷和燥熱食物,補氣健脾、滋補肝腎,為生產做好準備。
變化
1、 孕媽咪:母體漸漸做好生產準備,尿頻、腰背疼的現象會加重。
2、 寶寶:皮膚、毛髮漸長成,體型漸豐滿。
營養建議:
1、多食補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大豆、穀物、扁豆、香蕉、大棗、板栗及豬瘦肉、牛肉、雞肉、牛奶、豆製品等。
2、五穀可以補腎,每天必須保證一定量的主食,最好是粗糧。
3、五色中,黑色與腎相對,可以吃些黑色食物益腎、養血。如黑芝麻、黑豆、紫菜、香菇、海參、黑棗等。
晚上一直睡不好,隔半小時就得去一次廁所。
應穩固腎氣,減少鹽分攝入
孕媽咪在懷孕早、晚期都會出現尿頻的症狀,特別是後期,逐漸增大的子宮對膀胱的壓迫也在增大,出現尿頻、尿急的症狀也是正常的,不必特別驚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一些補腎的中藥,穩固腎氣,飲食上注意低鹽低熱量,及時補充水分,多吃香菇、白菜、花生、核桃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