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媽咪須知的十大臨產徵兆及對策

十月懷胎, 終於喜迎寶貝降生。 至於預產期, 多數孕婦是能預測的。 但細節到臨產的徵兆, 是媽媽們都有必要全面瞭解的。
1、骨盆酸痛
子宮日漸增大, 引起盆腔酸痛感。 同時, 孕激素、骨盆和鄰近骨骼的韌帶發生變化, 引發骨盆部位不適。
應對策略
大多數情況下, 不影響孕媽媽的正常生活起居及工作。 多休息和行動輕緩, 對改善症狀有幫助。
2、胎動減少
胎兒在羊水中自由活動, 軀體或肢體觸及到子宮壁, 媽媽就會感覺到胎動。 計數胎動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監測胎兒宮內狀況的自我保健方法。
孕晚期,
Advertisiment
子宮不再膨大, 羊水量逐漸減少, 胎兒已經發育成熟, 活動受到限制後胎動自然有變化。
應對策略
胎動次數一般不會減少一半以上。 所以, 當發現胎動次數明顯減少時就要去醫院, 經過醫生的檢查(通常建議做胎心監護、超聲等)以排除胎兒缺氧。

胎動減少也是臨產徵兆 3、體重不再增加
孕期中孕媽咪體重的增加取決於母體血液迴圈量增加、體內水分瀦留、脂肪儲備, 以及胎兒、胎盤、羊水量等因素。 孕期體重的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胎兒在孕晚期已經發育成熟, 羊水量也有所減少, 孕媽咪的體重增加趨於平緩。
應對策略
只要定期產檢明確了胎兒體重適中、羊水量正常、胎動計數正常、胎心監護正常等, 就不必過度擔憂。
Advertisiment

4、有規律的痙攣或後背痛
隨著“將軍肚”的挺起, 孕婦媽咪的重心會逐漸發生變化, 導致脊柱曲度、關節、韌帶等發生適應性改變, 會有後背酸痛感。
應對策略
當位於子宮後壁的胎盤發生早剝時, 可能會造成後背痛。 此外, 肝、膽、胰腺、泌尿系統等疾病也會有類似症狀, 必要時要去醫院甄別。
5、有下墜感
隨著孕期推進, 子宮對盆底的壓迫日漸增大, 孕媽咪會出現下墜感, 許多媽媽描述說像快來例假時下腹的下墜感。
應對策略
用腹托帶將子宮輕輕托起來;多休息, 左側臥位能減少下腔靜脈的壓迫, 改善血流迴圈。
6、尿頻
孕各期孕媽咪都會有尿頻的感覺。
白天孕媽咪一般以直立和坐姿為多, 很容易出現下肢腫脹和水腫;夜裡側臥睡時,
Advertisiment
白天下肢內多餘的水分就會回到體內, 血容量增加, 又出現夜間尿頻的現象。
應對策略
a、如果還伴有尿急、尿痛或尿色異常時, 要考慮有無泌尿系統感染和結石等可能, 這時要到醫院做尿常規的檢查。
b、重要提醒:留取尿液送檢前, 要喝足夠的水使膀胱充盈, 將外☆禁☆陰清洗或擦拭乾淨, 留取中段的尿液。 因為尿道口與陰☆禁☆道口相比鄰, 留取尿液不當時, 白帶會“污染”尿液, 出現檢查結果的誤差。

新媽咪“下半身”孕前徵兆要注意 
7、有便意感
孕晚期, 胎兒的先露部(絕大多數是胎頭)伸入到骨盆內, 對子宮後方的直腸也會有一定的壓迫性刺激, 造成部分孕媽咪便意感增加。
應對策略
如果便意感較強烈, 並伴有大便習慣性改變, 要及時諮詢醫生。
Advertisiment

8、陰☆禁☆道流出物增加
臨產前, 要鑒別“破水”情況。 通常破水時, 孕媽咪有類似“尿失禁”的感覺, 內褲一下就濕了一片。
懷孕期間陰☆禁☆道分泌物會有所增加, 尤其是孕晚期, 但量不會明顯地超過非孕期, 性狀也正常。
應對策略
如果伴有顏色變化、氣味變化或外☆禁☆陰☆禁☆道不適等症狀, 應檢查排除炎症。 有時由於羊水量少, 或破口較小, 破水的量不明顯, 會與“陰☆禁☆道分泌物”相混淆。
9、子宮收縮―是最有力的證據
孕晚期尤其是臨產前, 子宮的“活躍性”增加, 在為分娩做準備。
臨產宮縮特點
有明顯的規律性:剛開始5~6分鐘一次, 逐漸密集到3分鐘一次(因人而異)。 由於子宮收縮時肌層缺血, 還伴有宮縮痛。
通常, 臨產後宮縮會規律地持續存在, 除非產程中有其他原因引起子宮收縮乏力等。
Advertisiment

應對策略
辨別假性宮縮
孕晚期孕媽咪每天會感到不規則的子宮收縮, 稱“假宮縮”, 一般不伴有腹痛, 子宮遲緩性也非常好。 有時在臨產前, “假宮縮”頻度會增加, 有時夜間比較多, 晨起後就消失了。
10、落紅
由於“假宮縮”的子宮收縮延伸子宮下段並牽扯宮頸, 造成宮頸部位胎膜與宮壁的輕度分離, 有時會出現少量出血的現象, 一般為粉紅色、褐色。
應對策略
如果顏色鮮紅、近月經量, 或者既往產檢有胎盤位置異常, 或伴有明顯腹痛等不適時應去醫院檢查, 排除其他病變。
(兼職編輯:李秋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