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孕期>正文

孕媽媽飲食的誤區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孕媽媽飲食的誤區有哪些?孕期飲食的好壞關係著媽媽和胎兒的健康。 所以孕媽媽需要做好飲食保健。 那麼孕媽媽飲食的誤區有哪些?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Advertisiment

一、孕媽媽飲食的誤區有哪些

社會上關於孕期保健的資訊隨處可見, 但吃什麼、吃多少合適, 很多准媽媽都是憑感覺或道聼塗説來做, 導致很多准媽媽是“越補, 越營養不良”。 以下是准媽媽常見的4個營養誤解。

誤解1、只喝湯不吃肉

許多准媽媽認為湯比肉更好, 只喝湯不吃肉。 結果, 竟產生了不少“營養不良”的媽媽, 導致胎兒營養不良或孕婦自身貧血。

專家建議:湯喝著鮮美, 主要是因為湯裡含有的小量游離出來氨基酸等, 其實大部分的蛋白質不溶于水, 真正的營養(優質蛋白質)還是在肉裡, 在被人倒掉的“湯渣”裡。 所以准媽媽不管喝不喝湯都一定要吃肉類。 蛋白質除了可以提供一部分身體活動所需要的熱能,

Advertisiment
更重要的是胎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 也需許多蛋白質。 可以說蛋白質是胎兒最需要媽媽增加的營養素。 但蛋白質過多也會導致胎兒過大。

誤解2、多吃核桃等堅果

認為多吃堅果寶寶聰明, 有的准媽媽專門托人從東北運來一麻袋核桃, 一天吃上一斤, 結果體重增長過快。

專家建議:堅果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優質蛋白及豐富的維他命, 確實是胎兒補腦益智的佳品, 但堅果的熱量很高, 兩個核桃或十幾粒花生的熱量等於一片麵包或一碗粥、一個蘋果。 所以每天的總攝入量不宜超過1兩。

誤解3、大量吃燕窩等補品

很多孕婦都是家裡的“寶”, 家人會買許多補品給她吃, 如燕窩、複合維他命、dha等,

Advertisiment
認為補充夠了這些營養品, 寶寶發育不會有問題。

專家建議:補品不能夠代替正常均衡的飲食, 且補品很多具有藥性, 孕婦需慎用或在醫生指導下食用。

誤解4、挑三揀四, 飲食單調

很多媽媽聽人說這個食物是寒的、那個是熱的, 吃兔肉寶寶會得兔唇, 吃螃蟹寶寶會多手多腳, 就堅決不吃。 對食物挑三揀四, 但同時中藥補品又亂吃一氣。

專家建議:實際上食物都有寒涼溫熱各性, 只要食物多樣化、按常見的搭配方法(如炒涼性的蔬菜放點薑蒜)、食不過量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聽齊了三姑六婆的這不准那不行, 那只有飲食單調, 營養素不全面的可能。

二、孕媽媽的飲食技巧

技巧1、營養攝取務求均衡

准媽媽在懷孕期間所攝取的營養,

Advertisiment
與腹中胎兒的成長發育息息相關, 而良好的營養就來自於日常的均衡飲食。

所謂“均衡飲食”, 也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包括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 財團法人振興複健醫學中心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鐘子雯表示, 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在於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不同, 例如奶類可提供蛋白質、鈣質;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五穀根莖類則是重要的熱量來源……等, 如果偏廢或獨鍾哪一類食物, 對營養需求而言都是一種失去平衡的狀態, 所以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技巧2、少量多餐慎選點心

腹脹是大多數准媽媽常見的困擾, 從懷孕初期到後期都可能發生,

Advertisiment
因此, 准媽媽不妨掌握少量多餐的進食原則, 每天分成4~6餐, 每餐維持5、6分飽, 避免一次吃進大量食物, 不僅可以減輕腹部飽脹的不適感, 也有助於孕期體重的控制。

少量多餐指的是在三餐之間增加點心, 而如何挑選適合的點心, 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環節。 鐘子雯營養師提醒, 為了控制熱量攝取並兼顧營養需求, 准媽媽可多選擇水果、麥片、低脂牛奶……這類營養高且熱量低的食物做為點心, 儘量避開高熱量、高油脂、高糖的食物, 如蛋糕、洋芋片、調味飲料等, 否則非但缺乏營養價值, 還容易造成體重直線上升。

技巧3、飲食衛生不能馬虎

為了避免病從口入, 影響自身及胎兒的健康, 准媽媽對於飲食衛生必須格外注意, 例如儘量食用已處理過或徹底煮熟的食物、確認食物或食材的保存期限、烹調食物或用餐前要先洗手、確實做好食物的保鮮工作等, 都是一般常見的基本原則。

鐘子雯營養師表示,除了上述原則之外,准媽媽應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價格過低的食品,儘量選購印有政府標章的食品,如健康食品標章、GMP及CAS標章,以確保食品品質;一旦發現食品有異味或腐敗的情形,也要立刻停止食用。另外,建議准媽媽可多留意新聞報導,才能有效掌握黑心食品的相關資訊,替自身的飲食安全把關。

都是一般常見的基本原則。

鐘子雯營養師表示,除了上述原則之外,准媽媽應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價格過低的食品,儘量選購印有政府標章的食品,如健康食品標章、GMP及CAS標章,以確保食品品質;一旦發現食品有異味或腐敗的情形,也要立刻停止食用。另外,建議准媽媽可多留意新聞報導,才能有效掌握黑心食品的相關資訊,替自身的飲食安全把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