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媽注意 產前一個月警惕8種常見問題

隨著胎兒和體重的增大, 產前一個月的時候, 孕媽咪身體負擔越來越重, 而且又快要生產了, 身體也會出現一些新的症狀, 這些情況有時會讓孕媽眯們感到緊張。 如下幾個生產前1個月常見的症狀, 不知道您有沒有?

產前一個月警惕8種常見問題:

Q1:孕39周開始, 總有想大便的感覺, 這是怎麼回事?

A:不少孕婦在孕晚期有總想大便的感覺, 這是因為孕期腸蠕動及腸張力減弱, 排空時間延長, 水分被腸壁吸收, 加之運動量減少, 易發生便秘。 再加上巨大的子宮及胎兒的壓迫, 常會感到排便困難, 都會造成有時老想大便的感覺。

Advertisiment
孕39周, 臨近預產期, 如果總有想大便的感覺, 要及時跟醫生聯繫, 進行產前檢查, 並做好待產的各項準備工作。

Q2:還有1周多就要到預產期了, 胎動為什麼還是很頻繁?

A:妊娠18—20周, 孕婦一般都能感覺到胎動, 經產婦自覺到胎動可能會早一些。 隨著妊娠的進展, 胎動也逐漸增強。 胎動至妊娠32~34周達到高峰, 38周後逐漸減少。 如果孕39周胎動還是很頻繁, 孕婦要自數胎動。 正常胎動每小時3—5次, 如果胎動次數在正常範圍, 有可能胎兒頭部尚未入盆。 如果胎動次數過於頻繁,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排除胎兒宮內缺氧的可能。

Q3:孕38周了, 這兩天內褲上發現有褐色分泌物, 這種情況正常嗎?

A:此種現象屬先兆臨產的表現, 稱為見紅。 在分娩前24~48小時內,

Advertisiment
因宮頸內口附近的胎膜與該處的子宮壁分離, 毛細血管破裂後, 經陰☆禁☆道排出少量血液, 與宮頸內的黏液栓相混排出, 是分娩即將開始的比較可靠的徵象。 若陰☆禁☆道流血量較多, 超過平時月經量, 不應認為是先兆臨產, 需要趕緊去醫院就診。

Q4:孕38周做檢查時, 醫生說胎盤成熟度只有I級。

A:胎盤成熟度I級指的是B超報告吧?胎盤功能檢查包括胎盤功能和胎兒胎盤單位功能檢查, 能間接判斷胎兒狀態, B超只是其中的檢查方式之一。 但孕38周, 胎盤成熟度只有l級, 應該核對預產期, 末次月經及月經週期是否規律?孕周是否準確?孕37周後胎盤成熟度應在II級以上。

Q5:還有兩同才到預產期, 可經常有假宮縮, 這是為什麼?

A:孕婦在分娩前1~2周,

Advertisiment
子宮有不規律的、強度較輕、夜間多發的收縮, 稱為假宮縮, 與臨產後的宮縮相比有如下特點:持續時間短(不超過30秒)且不恒定, 間歇時間長且不規律, 宮縮強度不增加, 常在夜間出現, 清晨消失。 宮縮時只引起輕微脹痛且局限於下腹部, 宮頸管不短縮, 宮頸口不隨其擴張, 小量鎮靜劑即能抑制這種“假宮縮”。 這是由於孕晚期體內的激素水準會發生很明顯的變化, 為分娩做準備, 這些激素會誘發出現假宮縮, 且臨產前由於子宮下段受胎頭下降所致的牽拉刺激, “假宮縮”的情況會越來越頻繁, 直至臨產。

Q6:從際9個月開始陰☆禁☆道分泌物增加了不少, 是不是有炎症?

A:白帶是陰☆禁☆道黏膜的滲出物、宮頸腺體及子宮內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

Advertisiment
內含陰☆禁☆道桿菌及生殖道黏膜的脫落細胞。 白帶的量及性狀與雌激素水準的高低有關。 在妊娠期, 受胎盤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影響, 陰☆禁☆道黏膜有充血、水腫現象, 外觀呈紫藍色, 陰☆禁☆道皺襞增多, 鬆軟而有彈性, 表面積增大。 此時, 陰☆禁☆道黏膜的通透性增高, 滲液比非孕時明顯增多, 同時子宮頸管的腺體分泌增多, 都使得妊娠期陰☆禁☆道分泌物比非孕期明顯增多, 常呈白色糊狀, 無氣味, 屬正常生理變化, 無需治療。 如果白帶多而且有臭味, 呈豆渣樣或灰黃色泡沫狀, 並伴外☆禁☆陰瘙癢, 則屬於有炎症, 應及時就診。

Q7:產前最後1個月總覺得呼吸不暢, 需要就醫嗎?

A:孕晚期胸廓有改變, 再加上子宮增大等因素, 一些孕婦會感到氣短, 呼吸不暢。 可以通過改變姿勢、放慢動作、睡覺時採取半躺姿勢和一些呼吸運動等方法來改善。

Advertisiment
如果覺得呼吸胸悶症狀比較嚴重, 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Q8:從孕37周開始, 乳☆禁☆房會滴出一些黏黏的液體, 還有些癢癢的, 這是什麼?

A:妊娠期間胎盤分泌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發育, 分泌大量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發育, 乳腺發育完善還需垂體催乳激素、胎盤生乳素以及胰島素、皮質醇、甲狀腺激素等的參與。 妊娠期雖有大量的多種激素參與乳腺發育, 為泌乳做好準備, 但妊娠期間並無乳汁分泌。 於妊娠末期, 尤其在接近分娩期擠壓乳☆禁☆房時, 可有數滴稀薄黃色黏黏的液體溢出, 稱為初乳, 分娩後新生兒吸吮乳☆禁☆頭後就開始泌乳。

溢奶會刺激乳☆禁☆頭有刺癢的感覺, 如果不是很多,無須特殊處理,只要及時用溫水清洗,並用柔軟的幹毛巾擦拭乾淨即可,要避免因清理不乾淨而導致細菌滋生。

如果不是很多,無須特殊處理,只要及時用溫水清洗,並用柔軟的幹毛巾擦拭乾淨即可,要避免因清理不乾淨而導致細菌滋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