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在孕期應該注意, 因為無論是出於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的變化, 都可能患上牙病。 准媽媽只有在高度重視牙病危害的情況下, 才可能採取種種措施來戰勝無孔不入的牙菌斑。
牙齒的生長發育大致分為牙胚形成、開始鈣化、牙冠形成和牙根形成等階段。 寶寶牙齒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它的生長歷程。
雖然胎兒沒有牙齒, 但是當母親懷孕六周左右時, 胎兒口腔中的二十顆乳牙就陸續開始發育。 在胎兒5至10個月時, 恒牙牙胚也相繼開始發育, 恒牙的切牙、尖牙和第一恒磨牙都已形成。
Advertisiment
因此母親妊娠期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寶寶今後牙齒的健康。
口腔疾病影響母親營養吸收
妊娠期婦女往往易出現各種妊娠反應, 身體不適、生活不規律、口腔局部敏感等, 但孕婦又往往易放鬆對口腔的保健要求, 結果造成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增多。 這些牙菌斑裡細菌的毒素及其代謝物對牙齦的刺激, 再加上孕婦內分泌的改變, 很容易使牙齦毛細血管擴張、牙齦紅腫, 形成牙齦炎或使已有的牙齦炎症狀加重。
再者, 由於母親在妊娠期進食的次數增多, 愛吃酸甜食物, 加上妊娠反應的嘔吐物也是酸性,
Advertisiment
母親營養不良影響寶寶發育
專家介紹, 牙齒萌出要歷經生長期和鈣化期, 這個階段所形成和鈣化的牙體硬組織對牙齒萌出後的抗齲力有重要影響, 所以早期母體的生理、心理、營養狀況必將影響胎兒牙齒的發育。
因此, 母親懷孕時要保證每天吸收足夠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鈣、磷、鐵、鋅、碘等營養物質, 其中鈣、磷對骨骼和牙齒的鈣化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也是骨骼和牙齒形成時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所以, 孕婦在妊娠期間應儘量平衡飲食,
Advertisiment
妊娠期服藥需謹慎
不少准媽媽由於怕妊娠期服藥會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當發生口腔疾病時也不敢隨便服藥。 專家介紹, 確實有許多藥物對胎兒頜面部和牙齒的發育有害, 因此妊娠期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婦女在妊娠期服藥也可選擇安全期, 准媽媽由於在1至3個月時, 服藥後易導致流產, 懷孕7至8個月時服藥易導致早產, 只有在懷孕4至6個月時胎兒比較穩定, 這個時期被認為是相對安全期。 但若母親患上口腔疾病, 也會導致不便或影響營養的攝入, 這時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服用藥物。
孕前的口腔檢查很有必要
由於孕期口腔治療的安全期很短,
Advertisiment
在懷孕期, 准媽媽也可以2至3個月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以保證寶寶牙齒健康發育。
要注意保持嬰兒口腔清潔
首先, 一定要提倡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才能保證嬰兒正常發育所必需的各種合理的、易被嬰兒攝取利用的營養物質和礦物質, 因而有利於全身及牙齒的生長發育。
其次, 要注意嬰兒的餵養方式和代乳品的選擇。 對需要人工餵養的嬰兒, 在餵養時不要用奶瓶抵壓嬰兒上頜,
Advertisiment
另外, 注意保持嬰兒口腔清潔, 在餵養寶寶之後, 用涼開水讓寶寶吮吸, 以去除奶汁或飲料的殘汁, 可也採用消毒軟紗布或棉球蘸涼開水擦洗口腔, 每晚至少一次, 從而保持寶寶口腔清潔, 防止口腔中感染性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