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腔的大小, 其實無法從體形外觀看出, 過去自然產的產婦在生產時, 如果遲遲生不出來, 會進行骨盆腔攝影, 以精密計算胎頭是否能通過骨盆腔, 來決定是否需要剖宮產。 但這種借助X光的方式, 會使胎兒暴露於X光的輻射下, 現已不這樣做了。
取而代之的是以“子宮頸開口的速度是否緩慢”來判斷, 一般標準是指分娩過程中的第一產程之“活動期”時, 初產婦約每小時1釐米, 經產婦則是每小時1.2~1.5釐米, 簡單說, 骨盆大小不是問題, 要看的是子宮頸的擴張速度。 換言之, 好不好生與體形的胖瘦並不存在絕對關係。
Advertisiment
(http://www.mama.cn/yuer/)育兒專家指出, 生產是指胎兒從產道出生的過程, 而產道是指從子宮頸口經骨盆腔到陰☆禁☆道的路徑。 因此, 產程進展是否良好, 取決於子宮頸打開的速度(快或慢), 以及胎兒先露部位下降(一般的自然產指的是胎兒的頭部)的狀況, 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 有人從有規律陣痛到生下寶寶, 僅短短幾個小時, 有人卻要痛上十幾個小時!
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著子宮頸的擴張速度與胎頭下降狀況呢?影響媽媽產程的要素有三項:子宮收縮的力量、產道大小與胎兒大小, 即醫學上所稱的“3P”, 當子宮收縮的力量適當, 而產道大小也足以使胎兒通過, 也就是骨盆腔與胎兒的大小能夠對稱, 那麼, 在子宮收縮時, 就能順利將寶寶往媽媽的產道推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