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媽要避開的6個常見胎教誤區

准媽媽總是有些經驗不足, 也是, 現在哪個媽媽有經驗的呢?都是只生一個, 經驗大都來自于自己的長輩。 但是胎教這個東西才流行沒多久, 我們的長輩對此也會經驗不足, 於是准媽媽們經常“想當然”的形成胎教的錯誤心理, 走進了一些誤區。 那麼, 胎教中常見的錯誤心理有哪些呢?孕媽咪該怎樣回避呢?

胎教心理誤區一:胎教就是教胎兒唱歌、說話、算算術

其實, 凡是對胎寶寶有益的事情都可以歸入胎教的範疇。 大到懷孕前的準備、環境的改善、情緒的調節, 小到聽音樂、散步、和胎寶寶說悄悄話, 這些都是胎教的內容。

Advertisiment
胎教的根本目的, 並不是教胎寶寶唱歌、識字、做算術, 而是通過各種適當的、合理的資訊刺激, 促進胎寶寶各種感覺功能的發育成熟, 為出生後的早期教育即感覺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孕媽要避開的6個常見胎教誤區

胎教心理誤區二:胎教就是給胎兒聽音樂

同理, 胎教的內同很豐富。 還包含其他很多方面的內容, 如:運動胎教、精神胎教、手工美術胎教、語言胎教、燈光胎教、數量胎教、環境胎教等。 許多准爸爸准媽媽認為胎教就是讓孕婦和胎兒一起聽音樂, 有的聽古典音樂。

其實。 用聲音來刺激胎兒, 無非是想對其生長發育產生積極影響。 而實際得到的結果是胎兒的聽力閾值下降了。 音樂通過母體的傳遞,

Advertisiment
被胎兒的聽覺神經感受到時已不再是原有意義上的和諧的旋律與節奏, 而只是一個單純的物理聲波, 是有害的雜訊, 它有可能對胎兒造成易干擾和易激惹性。

孕期適當聽音樂是正確的, 但要講究內容和方法, 如選擇適當的音樂和聽音樂的時間, 注意音訊的高低及音量的大小。

胎教心理誤區三:胎教不需要有計劃

准媽媽和胎寶寶是“一心同體”的, 如果准媽媽的生活不規律, 胎寶寶也不會有很自然的生活節奏, 因此, 制訂一個妊娠期間胎教的總計畫是非常必要的。 准媽媽應該每天合理、有規律地對胎寶寶進行胎教, 以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規律。

胎教心理誤區四:胎教做好了, 寶寶長大一定是神童

每位爸爸媽媽的最大心願,

Advertisiment
就是希望寶寶能成為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但是, 准爸爸准媽媽一定要知道:提倡胎教, 並不是因為胎教可以培養神童, 而是因為胎教可以發掘個體的素質潛能, 讓每個胎寶寶的先天遺傳素質獲得最優秀的發展。 如果胎教能與出生後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 寶寶將會更加優秀。


孕媽要避開的6個常見胎教誤區

胎教心理誤區五:胎教只有准媽媽可以做

解釋了以上誤區之後, 想必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了。 胎教肯定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事宜母親為主的, 包括周圍親人環境在內的共同作用。 特別是准爸爸, 在胎教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 甚至於母親不相上下。 因為有些胎兒對爸爸的行為更為敏感。 所以其他成員也一定要做好才能共同語于一個好寶寶。

Advertisiment

胎教心理誤區六:胎教越早開始越好

有的夫妻當知道自己即將做父母後, 立刻就說要為寶寶做胎教, 但其實這麼早做胎教不僅沒有作用, 而且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其實, 大腦、神經系統和感官的活動是心理活動的基礎, 生理發展直接影響並制約著胎兒心理發生發展的過程。 胎兒6、7個月時腦的基本結構才能具備, 到胎兒8個月時才呈現出與新生兒相同的腦電圖, 大腦皮層區域才有了各自特殊的功能, 指揮胎兒聽、嗅、發音等器官的活動, 並具有連續性和初步的節律性, 使得對胎兒實施相應的有規律的教育成為可能。

其實。 胎兒末期(8個月左右)就已有了聽覺記憶。

Advertisiment
所以, 胎教的最好時間應選在胎兒8個月(孕32周)以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