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後期應該關注准媽媽的異常情況

孕後期的腰背疼

為了預防和減輕腰背疼痛, 應在孕早期就堅持做散步等適當運動, 以加強腰背部的柔韌度。 另外還要注意保暖, 睡硬床墊, 穿輕便的低跟軟鞋行走, 還可對局部進行按摩。

應注意避免拿重的東西, 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 或腰背部受涼, 這些均能加重疼痛。

孕後期的便秘

懷孕後半期, 由於漸長的胎兒壓迫腸胃消化道, 造成腸子的蠕動減慢, 加上安胎臥床休息, 缺乏運動, 所以更容易發生便秘。 但便秘是可以預防的, 具體方法有:

1、養成每天固定時間上廁所的習慣。

2、保持愉快的心情。

3、攝取足夠的水分。

Advertisiment

4、吃高纖維飲食(指每日粗纖維13g)。

孕後期的泌尿系統感染

懷孕後輸尿管會增長增粗, 又因受孕激素的影響, 管壁的平滑肌鬆弛, 蠕動減少減弱。 到孕後期, 膨大的子宮壓迫膀胱和輸尿管, 這些都會造成尿流不暢和尿瀦留。 瀦留的尿液不僅對泌尿道的粘膜有刺激, 而且還容易使細菌滋生。 妊娠後尿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增多, 這又是細菌繁殖的有利條件。

以上這些原因, 使孕後期的婦女很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 而在孕期如能針對這些因素採取一些措施, 就能減少和防止在孕後期發生泌尿系統感染。 要特別注意保持外☆禁☆陰部的清潔, 睡覺時應採取側臥位, 以減輕對輸尿管的壓迫, 使尿流通暢。 另外加強營養,

Advertisiment
增強體質也很重要。

孕後期的腹痛

孕後期時, 隨著胎兒不斷長大, 准媽媽的腹部以及全身負擔也逐漸增加再加之接近臨產, 出現腹痛的次數會比孕中期明顯增加。

1、生理性腹痛

隨著寶寶長大, 准媽媽的子宮也在逐漸增大。 增大的子宮不斷刺激肋骨下緣, 可引起准媽媽肋骨鈍痛。 一般來講這屬於生理性的, 不需要特殊治療, 左側臥位有利於疼痛緩解。

在孕後期, 准媽媽夜間休息時, 有時會因假宮縮而出現下腹陣痛, 通常持續僅數秒鐘, 間歇時間長達數小時, 不伴下墜感, 白天症狀即可緩解。

2、病理性腹痛

胎盤早剝:多發生在孕後期, 准媽媽可能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高血壓病、腹部外傷。 下腹部撕裂樣疼痛是典型症狀,

Advertisiment
多伴有陰☆禁☆道流血。 所以在孕後期, 患有高血壓的准媽媽或腹部受到外傷時,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防出現意外。

如果准媽媽忽然感到下腹持續劇痛, 有可能是早產或子宮先兆破裂。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切不可拖延時間。

孕後期的胃灼痛

孕後期, 孕婦雖然擺脫了惱人的早孕反應, 胃口好了, 吃東西也香了。 但是每餐吃完之後, 總覺得胃部麻亂, 有燒灼感, 有時燒灼感逐漸加重而成為燒灼痛, 尤其在晚上, 胃灼熱很難受, 甚至影響睡眠。 這種胃灼熱通常在妊娠後期出現, 分娩後消失。

孕後期胃灼熱的主要原因是內分泌發生變化, 胃酸返流, 刺激食管下段的痛覺感受器引起灼熱感。 此外, 妊娠時巨大的子宮、胎兒對胃有較大的壓力,

Advertisiment
胃排空速度減慢, 胃液在胃內滯留時間較長, 也容易使胃酸返流到食管下段。

為了緩解和預防胃灼熱, 你在日常飲食中應避免過飽, 少食用高脂肪食物等, 不要吃口味重或油煎的食品, 這些都會加重胃的負擔。 臨睡前喝一杯熱牛奶, 也有很好的效果。 睡覺時還可多用幾個枕頭。 未經醫生同意不要服用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

孕媽媽的尿頻

尿頻是孕後期婦女的共同症狀, 是由於子宮增大或胎頭入盆後壓迫膀胱所致, 如不伴有尿痛及燒灼感即不必擔心。 若是尿頻、尿痛甚至有血尿, 有可能是泌尿系統感染, 如尿道炎、膀胱炎等, 應及時就醫, 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