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口腔問題,治不治,消炎藥能吃嗎?

懷孕時候, 劇烈改變的激素會讓牙齦組織變得敏感, 更容易感染和發炎, 而導致牙齦炎等口腔問題孕期口腔保健, 刻不容緩!

口腔問題為何偏愛准媽媽?

內分泌變化:孕後體內的激素水準升高, 引發牙齦毛細血管擴張, 導致牙齦充血、水腫;同時也改變正常牙齦齦溝處的細菌成分, 導致炎症更易發生。 症狀為刷牙時出血、疼痛、牙周浮腫、牙齒鬆動等。

飲食口味變化:部分女性懷孕後飲食習慣會有較大改變, 喜吃酸甜食物或其他小零食, 進餐次數也會增加, 如不及時清潔則更容易引發口腔問題。

孕期缺鈣:懷孕時期,

Advertisiment
母體缺鈣, 不但對寶寶發育成長有影響, 也容易讓媽媽患上齲齒、牙齒鬆動等問題。 孕婦缺鈣表現為:牙齒鬆動、四肢無力、貧血等, 嚴重時會有抽筋、手足麻木等症狀。

針對不同時期, 口腔治療時間表:

應對口腔問題也有不同處理, 所謂:孕前發現治療不能等, 孕期發現處理要謹慎。

孕前:女性懷孕前都應該到專業牙科檢查牙齒是否健康, 因為有些牙病症狀在孕前沒有症狀, 而在孕後就會出現, 所以孕前培養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非常重要。 將齲齒、智齒、牙齦出血等問題在孕前解決。

懷孕1~3月:懷孕後前3個月, 是胚胎發育的關鍵時期, 這個階段很容易被藥物影響, 藥物使用不當容易造成胎兒畸形。 在這個階段, 要避免治療牙病,

Advertisiment
包括洗牙。 如果疼痛嚴重引起感染, 可能會引起流產。 切記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進行應急處理。

懷孕4~6月:孕婦不能進行拔牙、牙根管治療等, 在此階段可以進行一般牙科治療, 如做簡單的物理治療, 局部沖洗壞牙和消炎等, 都不會對胎兒的正常發育造成影響。

懷孕7~9月:這時子宮較敏感, 外界刺激容易引起子宮收縮, 所以孕婦也不適合接受牙科檢查和治療。 但如牙齒疼痛問題嚴重, 容易引發感染而引起早產, 則應及時到醫院診療。

媽媽, 請關愛你的口腔

讓孕期無口顧之憂, 就要防範于未然, 在孕前保護好口腔的衛生健康。

營養均衡:孕媽媽除了增加營養攝入, 還要保持營養平衡。 在增加蛋白質提供之外, 維生素A、D、C和一些無機物如鈣、磷的攝入也十分重要。

Advertisiment
懷孕期間增加攝入營養素, 不僅可以起到保護母親的作用, 使肌體組織對損傷的修復能力增強, 對胎兒的牙齒發育也很有幫助。

定期口腔檢查:最好在孕前就有定期的口腔檢查和適時的口腔治療。 在孕期中也堅持定期口腔檢查, 因為口腔疾病會發展較快, 定期檢查能保證及早發現、儘早治療, 使病灶限於小範圍。 對於較嚴重的口腔疾病, 應選擇妊娠中期(4~6月)相對安全的時間治療。

孕期口腔衛生:重視懷孕期口腔衛生, 掌握口腔保健的方法, 堅持每日有效刷牙。 有證據表明, 如果能完全保持口腔衛生, 牙齦炎症將很難產生。 對於容易感染蛀牙的孕婦, 需要向專科醫生說明情況, 根據醫囑局部使用一些氟化物,

Advertisiment
如氟化物漱口液、氟化物塗膜等處理口腔問題。

日常口腔護理小TIPS

1. 常漱口、多喝水

對於在孕期口味大變的孕媽媽, 注意用餐前後的口腔衛生很重要。 酸甜類食物需有所節制, 因甜食在口腔中容易轉化為酸性物質, 腐蝕牙齒表面;另外如有孕吐現象, 經常倒流的胃酸也會傷害牙齒, 這時也要及時漱口, 保持衛生。

2. 選用軟毛牙刷

由於妊娠期間, 牙齦黏膜容易充血紅腫, 孕媽媽應採用軟毛的牙刷, 而為了保持衛生, 最好3~6個月更換一次。 為了保持牙齒清潔, 可以採用牙線, 不宜選太粗或太細的牙線, 因為過粗的牙線會增大牙齒的間隙, 而過細的牙線容易割傷牙齦組織。

3. 攝取充足鈣質和纖維

牙齒因酸性物質容易受到腐蝕而引起齲壞,

Advertisiment
孕媽媽應攝取更多富含鈣質的食物, 如牛奶、豆製品、蝦皮等。 而食用粗纖維能夠使延長咀嚼時間, 讓牙周組織產生良性的生理刺激, 利於固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