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 由於孕期激素水準的變化, 導致懷孕期的媽媽對各種刺激比較敏感, 更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患口腔的疾病。 下面為大家介紹, 孕期4種口腔疾病, 孕媽媽需警惕!
1、牙周炎
牙周炎, 是指未完全長出的牙齒, 其牙齒周圍的牙根發炎。
由於人類的進化及從小飲食習慣的改變, 使得現代人類下頜骨的發育還較古代人類下頜骨小, 以致於人類最後萌出的第三大臼齒, 常“無地自容”而導致“水準埋沒”長不出來, 或“傾斜部分萌出”。 因牙齒無法完全長出, 部分還覆蓋在牙肉之下, 這時牙冠與這塊牙肉之間便有空隙,
Advertisiment
嚴格說起來, 為防範牙冠周圍炎困擾孕婦,
Advertisiment
2、牙齦病
懷孕本身並不會引起牙齦炎, 但由於懷孕期間, 動情激素及助孕酮的增加, 會促使牙齦中微小血管叢的擴張、扭曲及迴圈滯留, 使牙齦對機械刺激較為敏感, 而且這種荷爾蒙的增加, 會破壞牙齦肥大細胞, 放出組織胺及溶蛋白酶等, 都會牙齦對外來刺激的反應更激烈。 因此一些輕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數的牙菌斑)在未懷孕前都不會引起不適的症狀, 但是懷孕後會出現嚴重牙齦發炎、腫脹現象。
Advertisiment
3、蛀牙
一般婦女會有“懷孕時一定會壞牙”的錯誤觀念, 而任由牙齒蛀蟲, 實在非常不幸。 其實, 懷孕不一定會壞牙, 而是因為懷孕時, 孕婦生理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 常會疏忽, 全身倦怠, 並且常有激烈嘔吐的現象, 一刷牙就會嘔吐, 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廢刷牙。 胃酸滯留口中, 或常喜歡吃酸性食物, 致使唾液PH值改變, 也是造成孕婦容易蛀牙的原因。
4、急性牙根炎
有些較厲害的蛀牙, 如果牙髓神經已經壞死,
Advertisiment
那麼, 孕媽咪應該如何護牙呢?
一、重視懷孕期口腔衛生, 掌握口腔保健的方法, 堅持每日兩次有效刷牙。 有證據表明, 如果能完全保持口腔衛生, 牙齦炎症將很難產生。 對於容易感染蛀牙的孕婦, 可以適當用一些局部使用的氟化物, 如氟化物漱口液、氟化物塗膜等。
二、使用不含蔗糖的口香糖清潔牙齒, 如木糖醇口香糖。 木糖醇是一種從白樺樹或橡樹中提取的甜味劑,
Advertisiment
三、做好定期口腔檢查和適時的口腔治療。 孕期裡口腔疾病會發展較快, 定期檢查能保證早發現、早治療, 使病灶限於小範圍。 對於較嚴重的口腔疾病, 應選擇妊娠中期(4~6月)相對安全的時間治療。
四、增加營養攝入, 保持營養平衡。 除了充足的蛋白質外, 維生素A、D、C和一些無機物如鈣、磷攝入也十分重要。 懷孕期間增加攝入營養素, 不僅可以起到保護母親的作用, 使肌體組織對損傷的修復能力增強, 對胎兒的牙齒的發育也很有幫助。
因此,呼籲所有的准媽媽們,要及時作口腔檢查,如果發現有問題要及早治療處理。更希望您在準備懷孕之前,即作口腔檢查,務必在懷孕前“除舊迎新”,準備好一口“好牙”,媽媽地在幸福安詳的呵護期待下,迎接您可愛的寶寶!
因此,呼籲所有的准媽媽們,要及時作口腔檢查,如果發現有問題要及早治療處理。更希望您在準備懷孕之前,即作口腔檢查,務必在懷孕前“除舊迎新”,準備好一口“好牙”,媽媽地在幸福安詳的呵護期待下,迎接您可愛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