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在家時刻監測寶寶狀況

 

整個孕期, 准媽媽除了要定期去醫院進行產前檢查, 以確保與胎兒的健康之外, 平時還應經常在家中進行自我監護, 以便隨時發現塔爾異常。 那麼該如何做自我監護呢?具體有哪些專案呢?

常做的家庭自我監護包括觀察數胎動、聽胎心音、測量宮高、腹圍和體重等。 可當你慢慢變得大腹便便時, 就很難自己進行監測, 需要別人的説明才能完成, 這時候准爸爸應該是第一人選。

體重測量:

孕婦的體重包括自身體重、胎兒、胎盤和羊水的重量。 一般情況下妊娠1-12周, 體重增加2-3千克;妊娠13-28周, 體重增加4-5千克;妊娠29-40周,

Advertisiment
體重增加5-5.5千克;妊娠期孕婦平均體重增加11-13千克。 妊娠中、後期, 每週體重增加450克。 超過這個增長速度時, 就應去看醫生。

數胎動:

大約在懷孕18-20周時, 孕婦開始能夠感覺到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 通常, 每小時胎動約3-5次。 懷孕時間越長胎動越活躍。 到懷孕末期, 胎頭入盆固定, 胎動減少。

孕28周後, 可在每天早、中、晚各計數胎動1小時, 3次相加再乘以4, 胎動在30次以上為正常。 如果12小時內胎動次數少於20次, 就有異常的可能, 少於10次就是胎兒在宮內有缺氧的危險信號。 胎兒死亡往往發生於胎動停止後的12-18小時。 所以, 一旦發現胎動減少, 孕婦應立即就醫。

聽胎心:

孕16周後, 用聽診器可在孕婦腹部的適當位置直接聽到胎心音。 孕晚期, 在孕婦腹部、胎背處直接用耳朵便可清楚地聽到胎心音。

Advertisiment
一般胎心每分鐘跳動120-160次。 每日可數一次或數次。 每次數1-2分鐘。 若胎心音超過160次/分或低於100次/分, 應及時看醫生。

腹圍測量:

從20周開始, 每週一次, 如果孕婦不太方便可請其他家人幫忙。

具體方法:用軟尺圍繞臍部水準一圈進行測量, 鬆緊要適度。

腹圍的增長規律大致如下:

孕20~24周時, 腹圍增長最快, 每週可增長1.6釐米;

孕24~36周時, 腹圍每週增長0.8釐米;

孕36周以後, 腹圍增長速度減慢, 每週增長0.3釐米;

孕16~40周, 腹圍平均增長21釐米, 每週平均增長0.8釐米。

若腹圍增長過快則應警惕羊水過多、雙胎等;如果增長速度少於以上數字, 則提示胎兒可能發育遲緩。

自測子宮高度

子宮高度可間接反映胎兒生長情況和羊水情況,

Advertisiment
從20周開始, 每週一次, 夫妻雙方都可做。

具體方法:孕婦排完尿後, 仰臥位, 兩腿放平, 腹部放鬆, 用軟尺沿腹中線測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到子宮底之間的距離。

整個孕期宮高的增長規律如下:

孕16~36周時, 宮高每週增長0.8釐米, 平均增長0.9釐米;

孕36~40周時, 每週增長0.4釐米;

孕40周以後宮高不但不再增長, 反而會下降, 這是因為胎頭入盆的緣故。

如果連續兩次或間斷三次測量的宮高在警戒區, 則提示異常;宮高在高值多提示可能是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巨大兒、臀位、骨盆狹窄、頭盆不稱和前置胎盤的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