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多活動有利分娩和產後恢復

在現實生活中, 有不少婦女懷孕以後, 出於害怕發生早產或流產等情況, 大大地減少活動量, 因而不參加文體活動, 甚至從知道自己懷孕的那一刻起, 平素活潑好動的女青年, 一反常態, 停止做一切工作和家務, 體力勞動更是不敢參加, 整日待在家中, 變得安靜沉默, 以所謂的“靜”來養護胎兒, 依靠翻小說、看電視, 度過“十月懷胎”的時光。 其實, 孕婦這樣做, 反而對母嬰健康不利, 甚至有害。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 在妊娠期內, 孕婦適當地運動和增加營養, 對未來的寶寶的體質和發育, 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 科學家們明確地指出,

Advertisiment
孕婦經常而適量的勞動或活動, 不僅使全身的肌肉得到充分地活動, 而且還可以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 增強心肺活力, 促進血液迴圈, 使全身肌肉組織力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新陳代謝組織情況良好, 有利於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胎兒正常的營養供給, 既有助於孕婦的消化和睡眠, 又有利於胎兒生長發育, 更有利於日後的分娩和產後機體的快速恢復。

具體地講, 一是孕婦如果活動太少, 或運動量不足, 不僅會使胃腸蠕動減少, 引起食欲下降, 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一系列症狀, 對孕婦的健康極為不利。 同時, 孕婦血液中有利於胎兒生長物質的減少, 使胎兒發育出現受阻等不良情況。

二是孕婦不宜一味臥床休息,

Advertisiment
整天躺在床上, 什麼家務事也不敢做, 活動量的減少, 胎兒長得過大, 引起分娩困難。 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認為, 孕期的前3個月, 容易發生流產, 運動或活動宜慎重, 不宜過於激烈和進行震動性較強烈的活動。 懷孕4~6個月時, 身體活動開始不便, 這是由於胎體迅速增大造成的。 但是, 該階段流產率比較低, 可躺在床上活動四肢, 但注意動作要慢, 以確保安全。 從孕期保健的角度看, 孕婦除了生活要有規律外, 每天在工作之餘、飯後堅持到室外活動一下, 散散步或經常做些體操, 增進肌肉的力量, 促進機體新陳代謝。 臨床研究資料表明, 孕婦的戶外活動, 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的補充, 促使鈣、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三是在妊娠期間,

Advertisiment
不要隨意地更換工作, 應注意避免體位特殊、勞動強度高, 以及震動性大的工作。 懷孕7~8個月, 孕婦的子宮明顯增長, 體重快速增加,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階段, 最好做一些比較輕便的工作, 如果孕婦的工作時間為“三班倒”, 則在妊娠8個月以後, 不能再上夜班了, 以免影響休息。 同時應注意防止碰撞、滑倒或摔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國內外有關專家建議:在臨產前2~4周, 孕婦最好能在家休息, 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 迎接分娩的到來。

相關用戶問答